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2012年04月合订本

点击:2502   月份:2012-05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王安石的故事(20120401



据说,王安石当政后,大力推行青苗免役保甲等新法,希望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但谁曾想,由于新法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并且在新法推行过程中,被既得利益集团利用,反倒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帮了腐败的忙。结果,搞得朝野哗然,民怨沸腾。

有一次,王安石和一个仆人相伴,微服回乡。晚上,住在一个老婆婆家。第二天早上,老婆婆蓬着头赤着脚,赶着两头猪出了门外。老婆婆一边用木勺搅拌盆中的泔水,一边喊:“啰,啰,啰,拗相公来。”两只猪听懂是在喊它们,一溜烟冲过来。然后,老婆婆给鸡喂食,又喊:“王安石,来。”

问题:老婆婆是喊谁“王安石”的?(

A、鸡。B、人。

没想到,老婆婆这么一招呼,所有的鸡都跑了过来。

王安石满脸的疑惑与不快,就问为什么这么叫唤。婆婆说:“官人有所不知,王安石是当今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浑名,我恨他,所以以畜牲唤之。”王安石容颜大变,忙问究竟。婆婆说:“我是一个寡妇,已经寡居二十多年了,只和一个婢女住在一起,然而王安石却要我们出这样那样的赋税钱;出了钱,差役还一样不少。我养桑麻,全交给官府;我养猪鸡,自己却从来吃不上一块肉。说实在的,有朝一日,如果我碰到王安石,我立刻把他烹了,以解心头之恨。”据说,听完老婆婆的一番话后,王安石当下须发皆白。

在王安石看来,只要有一个好的动机,并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效果。因此,在变法期间,面对朝中大臣一次又一次的诘难,王安石咬紧牙关不松口:“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王安石甚至扬言:“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有此信念,在他看来,即便民众的利益受到一些损失,那也只是改革的成本。然而,损害了民众的利益,这个成本是太大了,最终是害人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砸得很痛。

(本文改编自马德的《历史深处的凄凉》和易中天的《改革帮了腐败的忙》)

关键词:变法

家庭山: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海迪的故事(20120403



1955 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张海迪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后,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她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 6 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197612月,张海迪做了第四次脊椎手术。医生对她的病情的并不乐观,说了会死去的几种可能:1.肺炎;2.泌尿系统感染;3.褥疮——这是脊髓损伤的病人最可能死去的原因。但母亲对她的病从不绝望,不断地给医生写信,还把医生请到家里来,还对她说,你要好好锻炼,你的病一定能好。

张海迪听懂了母亲的话,看到了希望,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怎么预防感染: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很干净,条件再差也要洗头发洗澡,晒衣服晒被褥,所有能够得着的地方都擦得一尘不染;给自己针灸、注射、按摩、给褥疮换药,看不见的地方就照着镜子。她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好起来,努力像健康人一样活动,像健康女性一样打扮自己。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医生的死亡预言。

多年以后,张海迪见到了山东省立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她童年时期的主治医生张成。张医生已经老了,说没想到她能活到现在,是什么原因他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说,( )坚强是第一!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A、乐观。B、忍耐。

(答案:乐观。)

“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麻烦或不幸,就好比出门遇到一座大山,你不能抱怨,只能想办法翻过去。面对困境抱怨是最无力的语言。我伤感但从不绝望,苦日子能过,好日子也能过……今天,我还是不断鼓励自己好好活着,还是装得像没有病、没有残疾一样,让自己忘掉不幸和痛苦,有耐心地活着,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每个人只有这一次活着的机会,因为死后再也不能复生了,所以,有一次活着的机会就要好好地活着。”张海迪说。

(本文改编自张海迪的《活着就是一种忍耐》)

关键词:乐观

家庭山:乐观是最好的药。


婴儿的故事(20120405



188777,俄国边境的白俄罗斯小镇维帖布斯克,一户犹太人家庭正兴奋地迎接一个新生儿。

可惜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用自己的哭声向这个世界宣告自己的诞生——悲痛欲绝的家人甚至用针扎他的身体来刺激他也无济于事。“这是一个死胎。”接生的人遗憾地说。绝望中,男主人把这个可怜的婴儿带到外面,放进石槽的冷水中——要么被冻活,要么被冻死,顺其自然吧!

问题:婴儿被冻活了还是冻死了?( )

A、冻活了。B、冻死了。

就在男主人转身准备回屋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婴儿的哭声。

这个婴儿就是马克·夏加尔,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来到艺术之都巴黎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

关键词:冻活

家庭山:生于忧患,强于严寒。


报馆的故事(20120406



辛亥年广州起义失败,革命党人都很灰心,几个月的报纸都没有生机。冷不丁武昌起义爆发,大家一下子跟打了吗啡似的,陡然兴奋了起来。《国风日报》马上把这则消息用二号字排出来,用号外推出。大清国的警察自然出来干涉,不准报纸刊登跟武昌有关的消息。

次日,《国风日报》开了头版一整版的天窗,只印了一行字:“本报得到武昌方面的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这一下,京城更乱,人心惶惶。都以为革命党人肯定大胜,清军完了,否则怎么可能空了一整版?

问题:警察会怎么办?(

A、查封报馆。B、央求报馆。

警察没办法,只好央求报馆,该登什么登什么吧,只要不是明显的谣言就行。于是办报的革命党人左一封前线快电,右一则武昌消息,字里行间,总是在张扬革命党的胜利——京城依旧人心惶惶。

由此可见,大清国警察的确愚蠢之极——竟然不知道封馆(当然,后来报馆还是被封了);而革命党人也的确聪明之极——居然知道“用事实说话”的力量。

(本文改编自《辛亥:摇晃的中国》)

关键词:干涉

家庭山:用事实说话。


林医生的故事(20120407



著名文化人龙应台成长在台湾南部一个滨海小城高雄。14岁那年,龙应台全家搬到一个台湾南部的小渔村。因为贫穷,孩子们生病时,龙应台的母亲不敢带他们去看医生——她付不起医药费。

有一天,龙应台的小弟发高烧,咳嗽严重到一个程度,龙应台的母亲不得不鼓起勇气去找村子里的医生。龙应台他们也都被带了去。四个年龄不同﹑高高矮矮的孩子一字排开,愣愣地站在乡村医生的对面。医生姓林,很安静,几乎不说话,偶尔开口,声音轻柔。

林医生仔细地检查了小弟的身体,而后把护士拿过来的药塞进龙应台母亲的手里,并用听不懂的闽南语教导她怎么照顾孩子。

问题:这次看病花了多少钱?( )

A、没花钱。B、很少钱。

林医生坚持不收龙应台母亲的钱。此后,一直到龙应台他们长大,他都不曾接受过。

“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医生。那个小小的诊疗室,几乎没什么家具,地板是光秃秃的水泥,却是一尘不染。诊疗室外连着一个窄窄的院落,洒进墙里的阳光照亮了花草油晶晶的叶子。茉莉花盛开,香气一直在房间里绕着不散。”龙应台在文中这样写道。

(本文改编自龙应台的《我们的村落》)

关键词:坚持不收

家庭山:付不起,不必付。


毕业生的故事(20120409



1887101,香港华人西医学堂首度举行开学典礼,首任学堂院长Patrick Manson致辞(曾经在台湾和厦门行医的Manson到今天都被尊称为“热带医学之父”)。他说这个西医学堂,“会为香港创造一个机会,使香港不仅只是一个商品中心,它更可以是一个科学研究中心”。看着台下的入学新生,他语重心长地说:“古典希腊人总爱自豪而且极度认真地数他们的著名伟人,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新的中国,当学者争论谁是中国的著名伟人的时候,会有一些伟人来自香港,而且此刻就坐在这个开学典礼之中。”

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1887年的开学典礼,然而学习五年之后,1892年的首届毕业生,却只有两名。其中之一,成为婆罗洲山打根的小镇医生;另一个,觉得医治个别病人远不如医治整个国家,于是决定放弃行医,彻底改行。

问题:这名毕业生是谁?( )

A、鲁迅。B、孙逸仙。

这个学名登记为“孙逸仙”的学生,起先只有一个非常小的计划,有点像今天的大学生利用暑假去做小区服务。他走在香港的街头,看见英国管理的城市如此井然有序,惊异之余,百思不解:为什么只隔八九十公里的距离,自己的家乡,一个叫香山的小城,却是如此混乱落后?他的小计划,就是把香山变成一个小香港。说到做到,二十多岁的西医学堂学生孙逸仙,利用寒暑假期,回到家乡,号召同村的青年出来铺桥修路,目标是修出一条路将两个邻村连通起来。

问题:这个小计划成功了没有?( )

A、成功了。B、没成功。

令人不解而又气愤的是,由于地方吏治的腐败,这个利国利民的小计划以失败告终。小计划的失败,震撼了他,他于是转而进行一个略大的计划——推翻整个帝国。

Patrick Manson抵抗无知,坚持科学实证的知识学习;孙逸仙抵抗腐败,坚持清明合理的管理制度。你是否想过:在你的时代里,在你的社会里,你会抵抗些什么,坚持些什么?

(本文改编自龙应台的《我们的村落》)

关键词:抵抗

家庭山:抵抗些什么,坚持些什么。


郑板桥的故事(20120410



清代箸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到五十二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自然,郑板桥对小宝十分喜欢,也非常注意对他的教育。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时,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由于担心小宝被娇惯变坏,他不断写诗寄回家让小宝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

“娇子如杀子”。当听说小宝常常对其他孩子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后,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像你一样当个官儿。

问题:郑板桥看信后是什么心情?( )

A、高兴。B、担心。

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他还说:“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好人。”

小宝长到六岁以后,郑板桥就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他讲述吃饭穿衣的艰辛,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小宝十二岁时,郑板桥又叫他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

直到临终前,郑板桥还要让小宝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才合上了眼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是郑板桥给小宝的遗言。

关键词:言传身教

家庭山:读书做官事小,明理做人事大。


压价的故事(20120411



尼希文请朋友到自己家吃晚饭,打算为他们做酱汁肉。发现没有盐后,尼希文把儿子叫过来,说:“你去村子里买点盐,但是,你要付一个公道的价钱——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爸爸,如果我能讨价还价把价钱压下来,省点钱不好吗?”“在大城市里这样做也许是对的,因为有太多的奸商;但是,在我们这种小村子,人们都勤劳善良,如果这样做,就会毁了整个村子。”

听尼希文这么说,客人们都很不理解。

问题:尼希文是在危言耸听吗?(

A、是。B、不是。

“一个人愿意以非正常的低价把盐卖掉,唯—的原因只是他当时急需钱。而利用这种有利条件的人,表现出的是对劳动者缺乏尊重,是趁人之危,对他们不公平,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尼希文说。“但是,这么一件小事,这么一次不公平,不可能毁了整个村子。”“开始的时候,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不公平,但是,由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很小的事情,根本无关紧要,结果世界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开始的时候,中国只有很少的腐败,但是,由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很小的事情,根本无关紧要,结果中国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开始的时候,中国只有很少的转基因粮食,但是,由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很小的事情,根本无关紧要,结果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主粮;开始的时候,只有很少的邻国欺负中国,但是,由于领导们都认为这是很小的事情,根本无关紧要,结果有越来越多的邻国欺负中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该坚持的一开始就要义不容辞地坚持,该反对的一开始就要义无反顾地反对。唯有这样,才能有越来越多的公平。

(本文改编自保罗·科埃略的《支付公道的价钱》)

关键词:小事

家庭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12”的故事吧(20120412



历史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不免有血腥气味;血,是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润滑剂。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1927412日这一天时,它已不是在血腥气中前进,而是深陷于人血粘稠的河流中滞涩、扭曲,以至于停顿了。

19273月,中国革命进入了最紧急最关键的时刻。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革命烽火迅速向长江下游蔓延,直指西方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核心地带——上海。为保护在华利益,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派遣军舰开到上海,总兵力达万余人,兵舰达90余艘。他们公开叫嚣要以武力“保卫上海”,试图吓阻北伐军的进攻。

按照北伐军的作战部署,负责进攻上海的是何应钦的第四、五、六纵队和白崇禧的东路军第一、二、三纵队。白部挺进湘沪,何部进攻上海市达北的外围地区。这两位北伐将领一路厮杀过来,势不可当。321日,北伐军开进上海。 323日,北伐军占领南京。同日,隶属北洋军阀的长江舰队反正。至此,整个长江流域均落入北伐军之手。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北伐军本来可以挥师北上,直驱北京,完成北伐革命统一全国的大业。可是,就在这革命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却背叛了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发动了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

事变前,蒋介石把上海“分共清党”军事方面的部署工作交给了白崇禧,把李宗仁的第七军从安徽调到南京附近,监视沪宁线的有“左”倾向的部队,最后又把他的嫡系部队第一军中的左倾军官全部调离326日,蒋介石于抵达上海后,立即与上海滩上的帮会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进行接触,指使他们织织了一批流氓,成立了所谓“中华共进会”,预备充当屠杀上海工人的杀手。

问题:帝国列强对蒋介石入沪是怎样的态度?( )

A、欢迎。B、敌视。

原来,由于上海十里洋场处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蒋介石为避免触犯帝国主义利益,并未敢从正面进攻上海,而是让共产党领导上海的工人阶级武装起义,打败了北洋军,占领了上海。而后,北伐部队方兵不血刃地进入上海。其间,蒋介石害怕帝国主义乘机干涉内政,还向英美等国表示,半封建克复上海和南京,对他们毫无敌意,“打倒帝国主义”口号将改为“和平奋斗救国”,并派人负责与外国舰队司令谈判,而后自己再亲自出面协商。因此,蒋介石一到上海,就首先受到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欢迎,答应以其驻扎在上海的军队全力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镇压革命群众——此即“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平衡方略

为了使“反共清党”的叛变行为“合法”化,蒋介石又邀请国民党元老和军事将领蔡元培、李济深等人到上海,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形式,诬蔑共产党“逆谋昭著”、“应予查办”42日,蒋介石召开秘密会议,筹划制裁共产党。汪精卫(汪是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发动的“迎汪回国复职”运动中,从莫斯科回国的)也被邀出席会议。但在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压力下,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汪精卫妥协了。45日,汪精卫与陈独秀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公开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进行辩解,要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相互尊重,事事开诚,协商进行,政见既不尽同,然如兄弟般亲密”。这个宣言,实际上等于解除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思想警惕。

49,蒋介石发布上海戒严令。411,上海帮会头子杜月笙以“上海工商界联合会”的名义,邀请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赴晚宴,将汪寿华诱至杜府加以杀害,使上海工人运动失去了一位重要领导人。同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出密令:“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412,凌晨一时,上海的青红帮流氓全副武装,四处袭击工人纠察队。当日上午,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占领了上海总工会,开始拘捕共产党员和工人领袖。同时,列强驻上海的军事力量也直接帮助蒋介石疯狂搜捕共产党员,总计抓捕1000余人,交给蒋的军队。同日,上海总工会发出罢工命令,以示抵抗。413上午,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工人群众大会,会后整队到周凤歧二十六军二师司令部请愿。当请愿队伍行至宝山路三德里附近时,反动军人即以机关枪狂扫手无寸铁的工人群众,当场击毙百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同时,在南京游行的工人也遭枪击,死伤数十人。当时天降大雨,现场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惨不忍睹。从41215日,上海变成了血腥的世界,300余工人惨遭屠杀,500余人被捕,失踪,逃亡者达5000余人之众!

(谨以此文纪念“4·12”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仁人志士!)

关键词:平衡方略

家庭山:对内镇压,必对外妥协。


发球的故事(20120413



2009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有这样一个场面:

一场男子单打比赛,观众席上几乎坐满了人,大家都日不转睛,期待着比赛尽快开始。两名运动员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是,当运动员将球举过头顶准备发球时,裁判却微笑着示意他再等一等。看到裁判迟迟不开球,观众席上开始躁动起来。持球运动员再次将球举过头顶,期待着裁判开球的哨声响起——在网球场上,裁判有着绝对的权威,但纵使如此,裁判也不能随意延误比赛。在观众的不满声中,发球运动员耸肩向裁判表达自己的不解和无奈。

裁判不急不躁,微笑着指向观众席——原来,有一位观众正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问题:裁判等待的是怎样一位观众?( )

A、大人物。B、小人物。

大家顺着裁判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老大妈正步履蹒跚地走向她的座位。赛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转瞬间变得很温柔,两名运动员垂手肃立,耐心等待着那位老球迷落座……

这个镜头在随后的日子里被电视台反复播放,播放次数甚至超过了网球场内精彩镜头的次数。许多观众认为,这个画面堪称本届比赛中最温馨、最经典的镜头。

(本文改编自清山《点燃善念》)

关键词:等待

家庭山:关爱弱者是最温馨的事。


特斯拉的故事(20120414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也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他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发明了电机和高压变压器,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一千项发明;他还率先提出电子显微镜、激光、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和许多其他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的概念。

然而,和大富翁爱迪生相比,特斯拉的一生非常穷困,并在死后留下了一大笔债务。不但如此,特斯拉还没有爱迪生的好名声——在1943年孤独地离开人世以后,所有关乎他的资料,不论是在报纸、杂志和书籍上的,皆被人有组织地删除和修改,以至于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名字鲜为人知,彷佛从未存在于世上一般,无人传颂他在科学上的贡献,诺贝尔奖的名单中亦刻意剔除了他的名字,甚至人们从没追问过交流电究竟是谁发明的。这一切不公正的压抑,皆源自于一个大名人和一项大发明。

问题:这个大名人是谁?( )

A、希特勒。B、爱迪生。

这个人就是被世人景仰的爱迪生。

在学术上,爱迪生和特斯拉可能只是略逊一筹,但在品德上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众所周知,爱迪生发明了直流电,并且靠直流电发了大财;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但他却放弃了该项发明的专利,否则他将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正是由于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才受到了爱迪生的沉重打压。

读者们可以试想着回到1888年,当时众多报章皆大肆报导:著名直流电发明家爱迪生宣称特斯拉是科学界一大“异端”,他所发明的交流电直接影响人类的性命安全,并屡次展示狗只和猫只如何通过交流电后瞬间死亡(“电椅”死刑亦因此被启发出来)。当大家以为专家就等如权威,专家就为着一己私利而将事实隐瞒。甚至你将会认定特斯拉确是科学界的“异端”,千夫所指。

但事实上,大家早已知道,交流电的发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进了工业的发展并加促科学的进步,世界是何等需要交流电的存在。为什么爱迪生三番五次攻击造福人类的交流电和它的发明者特斯拉呢?答案就是,交流电的出现直接威胁了爱迪生所经营直流电的生意。因为使用直流电实在太多的缺点和限制。就如:直流电不利长途传输,每隔 1公里则要增设发电站,相对使用直流电价钱亦较为昂贵,并且效能亦远远不及交流电。基于利益上的冲突,爱迪生展开与特斯拉的斗争。

好在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前进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终究享受到了交流电的好处。不过,我们还没有享受到特斯拉另一项发明的好处,一项最受争议的发明、导致特斯拉被打压的大发明——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是特斯拉1889年研究出来的一种变压器,它利用磁力共震的方法将空气中的电子震动出来,经过收集和转压产生高压电流,再利用不带任何损耗无线传电技术,从而实现无限量供电的免费能源高科技产品,是特斯拉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发明。换一个角度说,只要建立一座大型特斯拉线圈,只要该座线圈是输出10万匹马力之电力,方圆35英里内,所有接收电容即可接收10万匹电力,就算再增加1 万个或100万个接收电容,这1万个或100万个接收电容亦可以接收空气中的10万匹的电力。因为它所释放的高压高频电流,能够诱导其他空气中的中子释放出一样的电子。比如只要城市在数个方位上建设了特斯拉线圈,整个城市每一处地方即可享受到免费电力。我们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手提电话、白光灯、电脑、升降机、电冰箱和空调机皆能使用免费电力。就如同电台发射的声音讯号一样,一定范围内的收音机接收讯号互不受干扰,只不过它发射的是电力。这就是特斯拉线圈与一般免费能源发明之分别。

问题:我们享受不到特斯拉线圈好处的原因是什么?( )

A、科技落后。B、人为打压。

可惜,这项已于100年前被确认的可以造福人类的的发明同样因为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打压而被扼杀,且至今仍遭到不公平的压抑,未能广泛推广应用。而特斯拉本人也因此几近到了破产的边缘。

当人类仍处于某个无奈和绝望的光景时,我们必须知道这不是造物主的无能,而只是人类的自私和无知所产生的恶果。正如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有很多事实的真相皆被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或无良媒体所封锁着一样,在今天的世界里,无论在医学上、科学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等,确实有很多对人类有福的信息也一直被压抑着,甚至冠以恶名。不过,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时间会澄清一切,历史终究会给世人以公道。

关键词:压抑

家庭山:历史终究会给世人以公道。


猴妈妈的故事(20120416



有一个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儿童剧剧本,其中有个情节是这样的:某自然保护区内,母猴子正带着孩子自由地玩耍。突然,一个偷猎者出现,将猎枪对准了母子俩。母猴发现猎枪后立刻大叫一声,然后带着孩子迅速逃离。然而,枪声响起,小猴饮弹身亡,母猴含泪逃离。逃出不远,又跑回孩子身边,枪声响起母猴也中弹倒下。

不用说,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猴子的母子情深,目的就是想唤醒那些偷猎者的良知,让他们放下猎枪不再屠杀野生动物。然而,剧本在拿给演员们看的时候,一个女演员开口了:“我是个外行,不知道怎么写剧本,不过我知道,一部影片如果缺少真实性,观众是不会被打动的。”

“今年,我有幸去了西双版纳。在那里,我参观了自然保护区,听到了一个关于猴子的真实故事。现在,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的内容和我们剧本中的几乎相同,也是在一个自然保护区里,一只母猴带着孩子在玩耍。这时候,偷猎者出现,猴妈妈发现了猎枪……”

问题:猴妈妈带孩子跑了没有?( )

A、跑了。B、没跑。

“不同的是,发现猎枪时,猴妈妈的举动是,举起手拍拍自己的胸口,将胸膛对准了枪口,然后缓缓地将小猴子举过头顶。喏,就是这样的。”女演员说着,拍拍自己的胸口,慢慢将手臂举过头顶。“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女演员的声音忽然颤抖起来,“猴妈妈不知道枪口是可以移动的,它以为,只要将小猴举过枪口的高度就能逃离子弹。所以它十分努力地举着它的孩子,并勇敢地将胸膛呈现在猎人面前。面对死亡,猴妈妈没有想到跑,它想的只是用自己的胸膛挡住那颗子弹,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命!”

女演员说完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撼了。而后,剧本按照女演员的建议作了修改。再后来,这个剧本获了奖。

(本文改编自潘格的《细节》)

关键词:母子情

家庭山:真爱是保护,不是逃离。


冯亦代的故事(20120417



十年动乱中,作家、翻译家冯亦代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

有一天,冯亦代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当看到几朵嫩黄的向日葵从篱笆里探出头来,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他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冯亦代不由伤感起来。

问题:冯亦代还会从茅屋那里经过吗?( )

A、会。B、不会。

以后每天拾粪,即使要多走不少路,冯亦代也宁愿到这一处来兜个圈。——他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

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处境,冯亦代就又不免伤感起来。“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

问题:《向日葵》为什么用耀眼的黄色做背景?( )

A、象征收获。B、象征光明。

“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身处逆境的冯亦代不失憧憬,顽强地活了下来。

(本文改编自北岛的《“听风楼“里的冯亦代》)

关键词:向日葵

家庭山:身处逆境,梦想欢欣。


冯亦代的故事(20120418



1941年,冯亦代于离开香港前往重庆,任国民党中央信托局重庆印刷厂的副厂长。受乔冠华嘱托,冯亦代到重庆后,对左翼戏剧影业帮助很大,并资助那些进步的文化人士。他仗义疏财,被称为“路路通”、“百有份”。在重庆文艺界,谁没钱、没饭吃、没地方栖身,都找他想办法。

“文革”期间,冯亦代被打成“美蒋特务”、“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下放到湖北沙洋劳动,从事沉重苦役,双脚变形,健康大受影响。在监督劳动中,冯亦代患脑血栓塞症,抢救后,落下左上肢和下肢行动困难的伤残。

到了迟暮之年,记者在采访中问及那些往事。“有些事到死也不能讲。”冯亦代沉默了半天,又说:“我做的事都是党让我做的,一些党内的事是不可以公开的。做得不对是我能力有限,是我的责任,但是一开始都是党交给的工作。我只能讲到此为止。”

问题:冯亦代给老婆讲不讲?( )

A、讲。B、不讲。

老伴黄宗英一旁听了,说:“总能透点风吧?”

“连老婆也不能讲。”冯亦代断然回答。

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种事是可笑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连国家档案局的资料都解密了,还能真有什么秘密可言?只能说,冯亦代如此三缄其口,是为了他在青年时代对革命的承诺,对同志的义气。

据说在北京市民盟整风会上,大家都急着把帽子抛出去,免得自己倒霉。而这顶右派帽子怎么就偏偏落到冯亦代头上了?这无疑和他的性格有关。首先人家让他提意见,他义不容辞;等轮到分配帽子时,他又不便推托,只好留给自己受用。这和他所说的“有些事到死也不能讲”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本文改编自北岛的《“听风楼”里的冯亦代》)

关键词:承诺

家庭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潘琦的故事(20120419



201231,青岛政府启动了耗资40亿元的“增绿行动”,要将这海滨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第一个月便种下180万棵树。然而,很多百姓抱怨这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有的在网上称新任市长是“种树狂人”。

潘琦是青岛一家报社的娱乐记者,击中这姑娘职业敏感神经的是一张网络图片。图中,青岛汇泉广场的大草坪被铲掉了,成了“光溜溜的土地”。有人传言政府打算“退坪种树”,很多人表示不满。头一回,潘琦感到一种“疼到心里”的愤怒。因为打潘琦记事起,大草坪就“一直在那里”。小时候她跟着姥爷去那儿放风筝,长大了陪着哥哥嫂子去拍婚纱照。上下班经过那一片青绿时,这个“文艺范儿”的姑娘时常自我陶醉:“啊,活在青岛真好!”那天,潘琦刷微博刷到了凌晨两点。她跟着大伙一起骂政府,看到有人比自己骂得还狠,她心里才痛快舒服。第二天一大早,穿起雪地靴,抓起包就冲出家门,母亲在身后大喊“你干嘛去呢?”

问题:潘琦是去上班吗?( )

A、是。B、不是。

潘琦扔下一句:“研究种树去!”原来,一大早,她气得怎么也坐不住,打开电脑整理愤怒的心情,最后毅然决定约上两个朋友一起开车“实地查看”。

车上,两个朋友们比潘琦还生气:其中一人住在海边别墅,这些天家门口突然种上一排大树,海景房已经变成“森景房”;另一人发现,自己最爱去散心解闷的心海广场也种起了高大密集的树,破坏了原本视野开阔的一片海景。

“有人不告诉你,突然就把家给改了,你能不伤心吗?”潘琦越看越愤怒,可愤怒无济于事。她怒气冲冲地质问施工现场的工人,但根本没人理睬她。后来,她试着轻轻松松地与种树工人闲聊,便有人告诉她“自己一天能挣120块钱,很开心”,“这样种能不能活我们也不知道,但园林局给规定了,就这样种的”。

晚上朋友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青岛种树发牢骚,怨气延伸至社会的各种问题。“唉,你看这社会到底怎么了?”这是大家抱怨最多的一句话。潘琦脑子里却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问题:潘琦会做些什么吗?( )

A、会。B、不会。

“比起讨论市长的出身,我们更该做的是,去研究下怎样行动,而不是光喊口号,搞人身攻击。”潘琦在网上这样写道。于是,潘琦决定“收声做事”。

要表达意见,潘琦认为“先得整明白我们有没有权利去管种树这事”。她上网仔细阅读了《宪法》和《山东省行政决策程序》等文件,发现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咱做这个事没错,法律允许!”潘琦得出结论。接下来,她从身边朋友、亲戚那儿搜集大家对种树问题的各种疑惑,然后在家里拨通了市长热线“12345”——这是她唯一想到的表达意见的方法。

“关于市内绿化方案的所有问题,具体情况我们不太清楚。”市长热线的女声态度良好地让潘琦跟青岛市建委联系,并转告她一个固定电话。可那号码久拨不通。“每次都是嘟的长声,然后突然挂断。这政府电话难道是个空号?”潘琦纳闷,再拨“12345”。女声循例给出市建委电话,潘琦表示“打不通”,女声又给出了市建委下辖园林局电话。

问题:园林局答复潘琦了没有?( )

A、答复了。B、没答复。

没想到电话打到园林局,第一个接电话的人把皮球抛给了“建设处”,“建设处”传球给“办公室”——似乎种树的事都不归这些部门管,而是归个别人管。潘琦用笔记录着不同部门的电话号码,甚至用箭头标出了各部门的传球动作。最后,潘琦发现用不着记了,皮球又扔回了建设处。无论潘琦如何变着法子提问,对方始终没有提供任何答案。“我不能和你说,这些事情俺不知道,不能乱说。”“对市民我们不好说,有些问题现在不方便回答。”

潘琦承认自己对政府的回应有些失望,但她更看重自己在27岁这一年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当公民,第一次明确自己的权利,也真的去行使权利。”潘琦说。她将这第一次的经历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发表在网络上,一时好评如潮,美名传扬。网友们几乎一致赞许潘琦脚踏实地的公民精神,呼唤“中国出现更多这样的年轻人”。

问题:中国会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吗?( )

A、会。B、不会。

眼下,更多年轻人也迈出了这一步。413日,80后青岛人王赫接力打电话,一口气打了9个号码,从市林业局开始,皮球不断传递,最终抵达工程部经理手机。他不再“宅在家里”,而是四处拍照调查,了解青岛种树的实际情况。“你想要怎样的世界,就先改变怎样的自己……让我们生活的青岛更美好!”王赫在微博中写道。

知道潘琦在网上发表文章以后,50后的父亲担忧她“做出头鸟不好”。“你整天理想理想的,理想能当饭吃吗?”父亲问女儿。“理想是不能当饭吃,但没理想,我吃饭不香呀!”潘琦昂起头,干脆地说。

关键词:收声做事

家庭山:看客不如说客,说客不如“做客”。


阳光的故事(20120420



1822年,一个中年男子因为还不起巨额债务被关进伦敦债务监狱。他的儿子刚10岁,就被迫到面包店里干杂工,后来,又经人介绍到一家炭粉店刷油漆。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挣足钱把父亲保释出来。

遗憾的是,到了222日——债务偿还期限的最后一天,男孩一家终于还是没有把钱凑齐,父亲被法院判为终身监禁。男孩隔着铁栅栏看着父亲泪如雨下。父亲却对他笑笑,目光慈爱而坚毅,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不要哭,孩子。太阳将永远照在我肩上!”

问题:这对父子中谁日后成了名人?( )

A、父亲。B、儿子。

父亲的这句话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男孩的心田,为他拨开了眼前的阴霾。从此,男孩幼小的心灵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念和勇气。他步步直上,直达事业的巅峰。

多年后,男孩在一本传记中写道:“当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和与众不同的人,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翻腾,把我的心都要撑炸了……”

这个男孩就是狄更斯,被誉为英国近代史上惟一可以和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大作家。

(本文改编自邹扶澜的《太阳照在我肩上》)

关键词:阳光

家庭山:把阳光送进孩子的心田。


牧师的故事(20120422



在美国圣地亚哥有这样两个兄弟,哥哥叫哈里,弟弟叫杰克。兄弟俩非常有钱,可他们为富不仁,经常为非作歹。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经常用金钱来粉饰自己。他们还经常去教堂做礼拜,希望借此把自己装扮成一位完美的基督徒。后来,为他们做祷告的老牧师退休了,他们便选择了一个新牧师。这个新牧师名叫帕里,为人正直,很受教徒的信赖。

为了建立一个新教堂,教会组织了一场筹款活动。可就在这时,哥哥哈里却莫名奇妙地死了。在葬礼前一天,弟弟杰克找到了帕里牧师,并递给他一张支票——这笔钱正好是建教堂所急需的。“我只有一个条件。”杰克说,“在他的葬礼上,你必须说,我的兄弟是一位圣人。”帕里牧师思忖了片刻,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帕里出现在哈里的葬礼上。“哈里先生是一个( )。”帕里牧师说道。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A、圣人。B、恶人。

“哈里先生是一个恶人。他欺骗了他的妻子,虐待他的家人……”面对杰克邪恶的眼睛,帕里牧师没有畏惧,义正词严地说。

问题:帕里牧师会食言吗?(

A、会。B、不会。

帕里牧师没有食言。在数落完哈里的恶行后,他话锋一转说:“但是,在他的弟弟杰克眼里,哈里是一个圣人。”

(本文改编自诺里的《言而有信》)

关键词:食言

家庭山:不能食言,不说谎言。


赵普的故事(20120423



赵普,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从政50年,三度为相。

据《宋史》记载,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次,赵普上奏宋太祖,推荐某人为某官,但遭到了宋太祖的拒绝。赵普不罢休,第二天又上奏,宋太祖则又拒绝。第三天,赵普又上奏时,宋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后,扔到了地上。赵普却并不惊慌,面不改心不跳,跪在地上捡起奏章,走出了朝廷。回家后,赵普把撕碎的奏章补缀好,第四次上奏宋太祖。

问题:宋太祖这次拒绝赵普没有?( )

A、拒绝了。B、没拒绝。

好在宋太祖是一个君,不但没有治罪于赵普,反而被他的执着打动,同时也终有所悟,没有再拒绝。

关键词:执着

家庭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森科的故事(20120424



1898年,李森科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25年,李森科从基辅农学院毕业,随后到了育种站工作。乌克兰和阿塞拜疆虽然地处较偏南方,但是冬季农作物也偶尔会受到霜冻天气的威胁。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森科的父亲把在雪地里过冬的乌克兰冬小麦的种子在春天播种,结果,当年的收成出奇地好。这件事情引起了李森科的注意,他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春化作用”的概念,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育种方法,即在种植之前令种子湿润和冷冻,以加速其生长。接下来,颇具政治头脑的李森科开始了他的政治投机: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限夸大,声称找到了解决霜冻威胁的灵丹妙药,这对粮食短缺的政府而言是一个福音——就如同中国政府找到了能增产的转基因生物技术一样。他的举动首先引起了乌克兰农业部的重视,他们在敖德萨植物育种遗传研究所里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春化作用的部门,指定由李森科负责。

李森科的这种所谓“技术成果”,在研究开展的初期,并未受到其他科学家们的怀疑。但假的东西总是站不住脚的,且技术和理论在指导农业生产上的价值与作用,需要由实践来检验,然而李森科推广这种技术,不是依靠严格的科学实验,却是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正直科学家的批评。

于是,害怕“画皮”被揭穿的李森科从1920年代后期绕开学术借助政治手段把批评者打倒。1935214日,李森科利用斯大林参加全苏第二次集体农庄突击队员代表大会的机会,在会上做了“春化处理是增产措施”的发言。李森科在他的演说中谈到,生物学的争论就像对“集体化”的争论,是在和企图阻挠苏联发展的阶级敌人作斗争。他声称反对春化法的科学家:“不管他是在学术界,还是不在学术界,一个阶级敌人总是一个阶级敌人……”。李森科用自我否定的检讨,来改头换面地对学术界知识分子进行攻击,这一手段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李森科把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尽管在乌克兰50多个地点进行了5(19311936)的连续实验,表明经春化处理的小麦并没有提高产量,但这动摇不了李森科已经取得的胜利。

既然反对春化法的科学家是阶级敌人,那么他们的噩梦也就随之而来:他们被秘密警察逮捕后,有的被判监禁,有的被判极刑,有的因营养不良在监狱中死去,有的离奇失踪……而李森科则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当上了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

1947年苏联生物学家锡马尔豪森在苏联主要哲学刊物上,发表了明确批判李森科主义的文章。1948年,当时在中央委员会主管科学的官员尤里·日丹诺夫(斯大林的女婿)接受了包括一些苏联生物学家向中央委员会的控诉,认为李森科否定孟德尔遗传学是错误的。日丹诺夫在随后的一次报告中对李森科进行了批判。

问题:李森科被处分了没有?( )

A、处分了。B、没处分。

然而,由于李森科寻求斯大林的支持再次获得成功。19488月,苏联召开了千余人参加的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又称“八月会议”)。李森科在大会上作了《论生物科学现状》的报告。这次会议终结了苏联正统的遗传学,科研机构中停止了一切非李森科主义方向的研究计划,一大批研究机构、实验室被关闭、撤销或改组。有资料说,全苏联有3000多名遗传学家失去了在大学、科研机构中的本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八月会议”的恶劣影响,波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但“八月会议”使李森科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真理的声音依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由苏卡切夫院士主编的苏联《植物学杂志》于1952年底起冲破阻力,再次发出了与李森科不同的声音,揭开了苏联关于物种和物种形成问题的大论战的序幕。之后,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李森科及其追随者弄虚作假的事实和不道德的行为。195335日斯大林死后,苏联的文化生活出现了一次解冻。1955年底,300多名苏联著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苏联最高当局,要求撤销李森科的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职务。19562月,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后,对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受到批判,李森科迫于形势提出辞职,并得到苏联部长会议的批准。

问题:李森科还会上台吗?( )

A、会。B、不会。

李森科的“画皮”虽然被揭穿了,但是,由于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的专制,再度以政治力量干预学术论争,使得李森科依然得以继续他的反科学事业。19581214日,《真理报》发表了题为《论农业生物学兼评〈植物学杂志〉的错误立场》的社论,指责《植物学杂志》发起的那场论战,错误地否定了李森科。苏卡切夫院士被解除了《植物学杂志》的主编职务,一大批反对李森科物种和物种形成“新见解”的科学家被撤职,一批实验室被关闭。1961年李森科被重新任命为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

196410月,赫鲁晓夫下台。李森科主义在苏维埃科学院被投票否决。至此,李森科丧失了在苏联生物学界的垄断地位。19652月,李森科被解除了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职务,方宣布了李森科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生命的终结——这半个世纪的李森科主义,不但没有实现苏联人“面包会有的”的理想,反而使他们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遭到了不可救药的落伍。

历史的教训在于给人类以教益。科学走出政治强权的阴影,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阴影,这在今天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文改编自《科学在强权之下呻吟:李森科事件》)

关键词:画皮

家庭山:画皮需要正直的人去大胆揭穿。


潘石屹的故事(20120425



地产大鳄潘石屹一家居住的小区有很多小朋友,他总不忘向已会走路的大儿子描述外面美好的景象,譬如绿绿的草地、欢快的小朋友、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些,都能勾起儿子的兴趣和打消儿子对陌生孩子的警惕。

问题:潘石屹通常在小区会和大儿子玩吗?(

A、会。B、不会。

当大儿子和孩子们见面后,潘石屹通常坐在一边,不会陪着他玩,他告诉儿子:“爸爸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儿子只能主动找小朋友玩了,很快就融入其中。

如果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潘石屹也不管,让他自己去化解,不然游戏就不能进行了。于是他儿子就会想办法,比如跟小朋友谈条件,你把你的布娃娃贡献出来,那我就把变形金刚拿出来,两个小朋友皆大欢喜——无形之中,原本自私的孩子学会了分享。

问题:潘石屹通常会带小儿子去小区玩吗?(

A、会。B、不会。

等到潘石屹的第二个孩子会走路了,他太太懒得下楼了,干脆让大儿子领着小儿子自己去和小朋友玩,教他们必要的安全守则就行了。而夫妻俩刚好腾出时间,一起做一顿全家人享用的美味佳肴,或者一起看电视。

正因如此,潘石屹的两个儿子交际能力强于一般的孩子。

关键词:不管

家庭山:放养的孩子能力强。


普京的故事(20120426



俄罗斯总统普京从小生性好动,是属于发育迟缓的那种,为了赢得那些大个对手的尊重,不得不多准备一手“额外武器”——开始练习拳击。可是没练上一会儿,普京的鼻子就被打得血流不止。无奈之下,只有改练了柔道。

问题:练柔道会让普京更好动吗?(

A、会。B、不会。

很快普京发现,自从练了柔道之后,自己的性格竟然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与同伴发生争执时,他总是喜欢动拳头,可是现在他却越来越习惯于讲道理。“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我尊重伙伴。另一方面,体育也培养了我永不服输的执著精神。”普京说。

关键词:改变

家庭山:体育改变性格。


史量才的故事(20120427



一百年前,也就是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以十二万元买下了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1916年,史量才还清了张謇等在《申报》中的股款,自任总经理,开始对报纸内容改版,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对时政不时发出批评,如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扩大销路,史量才招罗了一些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为他主持副刊“自由谈”,连载了不少才子佳人的小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申报》销路大增,史量才在报界的威望也不断提高,1927年,他又收买了《新闻报》股权,成为上海报业大王。

史量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虽然对军阀和蒋介石,不敢公然反对,但却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口舌,总要为人民说话,才站得住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更坚定了爱国、民主立场,聘请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做《申报》的设计部长,聘请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

问题:“自由谈”谈的还是才子佳人吗?(

A、是。B、不是。

同时,史量才一改“自由谈”的面貌,聘请进步作家黎列文主持,专以发表新文艺作品,经常刊登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铺子》等比较进步的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申报月刊》创刊上刊载胡愈之的《动荡中之世界政治》等进步文章。他自恃《申报》的机构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国民党政府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上,常常旁敲侧击予以批评。在他同意下,《申报》还先后刊登鲁迅和陶行知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文章,并发表了几篇《剿匪评论》反对蒋介石围攻红军,在《申报》上刊文表达对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的不满,发表社论同情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此外,他以中南银行名义,出席南京经济会议时,拒绝认购巨额债券,在十九路军上海抗日时期还捐出了巨款。这些举动深为蒋介石不满。   

19328月,上海警备司令部受蒋介石指示,下令上海租界以外的国统区,一律禁止《申报》的邮递。后经过史量才多方求助,蒋介石才解除了禁令,但要求由国民党中宣部派员指导《申报》的编辑和发行。

问题:史量才答应了蒋介石的要求没有?(

A、答应了。B、没答应。

蒋介石的要求遭到了史量才的拒绝。“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顶住了国民党当局施加的种种压力。国民党当局见其威武不能屈,便加以封官许愿利诱,但史量才不为所动。

蒋介石对《申报》不大听话大为不满,便让杜月笙随史老板来南京谈话。“不要把我惹火,我手下有一百万兵。”蒋介石威胁道。“对不起,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史量才义正词严。

19341114,当时全国最繁华城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受到致命一击——报社总经理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被拦道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枪杀。这一天,是中国新闻界的又一个黑色的纪念日。

此前,19264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在北京前门大街南端的天桥刑场遭北洋军阀杀戮;同年8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被军阀枪杀在天桥刑场……本来,只要笔下留点情,不要太不顾及报纸的声誉,甚至只要“裤腰带松一松”,“送上来的金钱该收就收”,他们都可以躲过被枪杀的噩运,都会好好活着,而且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他们偏偏要做捍卫正义与监守良知的报人,偏偏不畏死,这就是他们的骨气和勇气,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本文改编自《百度百科·史量才》)

关键词:人格

家庭山:格之不存,人将非人。


倪匡的故事(20120428



香港的科幻小说作家倪匡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被下放到江苏乡下一个非常苦的地方。那个地方有虱子,咬人吸血,吸人血的同时还会造成极度的瘙痒,于是当地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六六粉在床边画一个圈线,这样虱子就爬不过来了——它怕那个药的味道。倪匡的床上有虱子,弄得他全身瘙痒难忍,他就躺在地上,按自己身形撒了一圈的六六粉,发现虱子不敢爬过来,心想“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可是睡到半夜突然觉得身上开始瘙痒了,怎么回事?倪匡赶紧点着灯,六六粉圈还好好地在那儿,虱子没爬过来啊,那身上的瘙痒是怎么回事情呢?!四处看看没发现什么,但抬头一看时,倪匡彻底惊呆了:那些虱子千军万马地沿着墙跟排着队伍爬到墙壁上、房顶上,然后对准了他的身体就跳下来,一个个往下“空降”,然后再去吸他的血。

倪匡当时就惊得毛骨悚然,对这种微小生物的智慧,对这种集体行动的团结,对这样强大的行动力,对这种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也要吸到血的执着,他在敬畏之余又深感耻辱:“我一个人,竟然对抗不了这些小虱子!”倪匡抓起自己身上的虱子捻啊掐啊,把好多虱子都掐扁了。掐完之后,他想怎么办,正好旁边有个空瓶子,拿过来扔进去,盖好盖子,使劲拧好。

过了半年,倪匡都把这事儿给彻底忘了。有一天,他想找个盛点东西的瓶子,就把空瓶子拿过来拧开,把里面的小黑点“砰砰砰”都倒出来。有了空气,小黑点竟然慢慢地膨胀起来,竟有了一点血色,然后居然就动了——那些虱子复活了!

问题:倪匡说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假的?(

A、真的。B、假的。

“我就是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但任凭再驰骋、再狂野的想象力,也编不出这样的情节来。”当著名主持人许戈辉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时候,倪匡一本正经地回答。

“人类真的不要自恃其高,真的不要小视了世界上任何的一个生命体,它们都有生命,它们都有智慧。”许戈辉感慨万分。

(本文改编自许戈辉的《敬天》)

关键词:对抗

家庭山:别小视任何一个生命体。


抗抗的故事(20120430



抗抗在佛光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

一日,院长大人将抗抗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听说你对训导老师不以为然,说说看,你对她有什么不满?”院长坐在老板桌后面和颜悦色地问。抗抗于是开始数落老师的不是,一说就说了半个小时。院长则耐心倾听,且不断要求抗抗再举几个例子来说。直到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例子可以举证老师的过错时,院长才说:“你讲完了,现在可以换我讲了吗?”抗抗点点头。

“你的个性是属于黑白分明、嫉恶如仇的。”

“师父,您说的真准,我正是这样的人呢!”

“可你要知道,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的世界。”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完整。B、完美。

“您为何说我拥有的是不完整的世界?”

“因为你要求完美,只能接受美好的那一半,不能接受残缺的那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完整的世界。”

“我不要完整的世界,我只要完美的世界。”

“你拥有了完整,也就拥有完美了。”

“完整就是完美吗?”

“是的,如果你想要完美的话。”

“您说得太深奥了,我听不懂。请您告诉我,我对训导老师很是不满,我该怎么办?”

“包容他的不完美。”

“您的意思是,我需要心甘情愿地容忍他的不是,任凭他对我的歧视、刁难和欺负?”

“完整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

“呸!”抗抗再也听不下去了,一口痰吐在了院长的老板桌上。

“哎,你这差生,竟然如此无礼!”院长怒不可遏。

“这就是您说的完整的世界。院长大人难道不要吗?”抗抗说完扬长而去。

(本文改编自慧禅的《二分之一的智慧》)

关键词:完整

家庭山:求完美,不求完整。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热烈祝贺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突破1000分(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