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2012年04月合订本

点击:2246   月份:2012-05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贝特的故事(20120401



贝特•格雷厄姆是一位普通美国妇女,离婚后到一家公司做打字员,以此养活自己和儿子。由于难以集中精神,贝特常常打错字,然后用橡皮擦把错字擦掉,但改过的文件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痕迹,她为此大伤脑筋——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打字,都是用的打字机。

有一次外出度假,贝特无意之中发现,工人们使用油漆将背景板上的污点掩盖掉。她看得出了神,猛地想到自己打字时经常出错,能否也用这种办法呢?

问题:贝特的这个办法管用吗?( )

A、管用。B、不管用。

接下来,贝特买了一瓶白色的油漆,把油漆稀释好,同时准备了一把化妆用的小刷子,带到上班的地方。果然,一旦哪一个单词打错了,她就涂上一点油漆,干了之后再在上面重新打字,打出来的文件很干净清爽,上司非常满意。

贝特把自己发明的这种“液体橡皮”称之为“涂改液”,并进一步改进后申请了发明专利,还组建了公司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一度十分行销。

关键词:办法

家庭山:无意中发现,有意中尝试。


说傻话的故事(20120403



一次,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熨斗事业部召开的顾客座谈会上,有一位名叫贺美子的家庭主妇在发言结束时说:“若是电熨斗没有那根讨厌的‘尾巴’,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随即,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笑声。很明显,这阵笑声的含义是:贺美子在说傻话,纯属异想天开。

问题:松下认不认为贺美子是在说傻话呢?( )

A、认为。B、不认为。

然而主持会议的熨斗事业部部长却对这种“妇人之见”十分赞赏,评价甚高,并邀请贺美子参加了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试验,不断改进,松下终于发明了自动充电的无线电熨斗。

关键词:傻话

家庭山:别小看傻话。


达芭碧的故事(20120405



1821年的一天,美国一个名叫泰比·达芭碧的家庭主妇闲来无事,到丈夫的水力磨房中去看工人工作。“能不能把这个水力磨房的工作原理用到其他地方呢?”看着磨盘在流水的推动下转动着磨面,免去了人力的劳累,达芭碧很是兴奋。从磨房里出来,达芭碧开始寻思着如何广泛利用水力改进劳动工具。

这一天,达芭碧的丈夫正在用长条锯锯木头做家具,因为干了一上午,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达芭碧于是想到了水力磨盘,她的发明灵感便来了。

问题:达芭碧的发明灵感是什么?( )

A、电锯。B、水锯。

“如果模仿水力磨房的装置,把锯的形状由扁长形改为圆形,不是就可以利用水的动力推动操作了吗?”达芭碧突发奇想。说干就干,在丈夫的帮助下,达芭碧的圆盘锯发明成功,成为现代电动圆锯的始祖。

关键词:模仿

家庭山:换个地方应用。


厨房的故事(20120406



如果说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那么厨房是必不可少的游戏场所之一——除了能让他们乐不可支,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各种器官,刺激他们的大脑,达到提高智力的作用。

触觉:诸如冰是又凉、又硬的,豆腐是滑嫩易碎的,做好的饭是烫的,锅子在烧的时候是不能碰的……

视觉:白色的大米、碧绿的青菜、鲜红的番茄、橘红的胡萝卜、嫩黄的鸡蛋黄、深紫的茄子……这可比识图卡片鲜艳、真实多了。

味觉:大蒜的味道好呛人,生姜会让妈妈留眼泪的,油烧滚的时候会有油烟气,菜快烧好的时候有菜香,饭蒸好的时候就会闻到饭香……盐是咸的,白砂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妈妈烧得菜是很好吃的,可是味精不是鲜的是涩的,很难吃。

问题:厨房便于训练孩子的听觉吗?(

A、便于。B、不便于。

听觉:如不同材质的碗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装水的杯子与不装水的杯子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所以,给孩子一支筷子,鼓励他想敲哪里就敲哪里。当碗边在筷子的敲击下,发出第一声清脆的响声时,孩子会对这个游戏发生很大的兴趣,不停地挥舞着小筷子。当然,这个游戏要不停变换杯子的材质,塑料、不锈钢、搪瓷、陶瓷……击打的筷子也可以换成勺子、叉子。总之,爸爸妈妈要多动脑筋,多种组合、千变万化最好。

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干活儿,如摘菜、洗菜、打鸡蛋、剥豆子、看锅、计算需要多少碗筷等,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可以用塑料刀把水果蔬菜切成任意形状,培养想象能力等等。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从头到尾完全要由孩子自己操作。如果再加上家的赞美,那么这些经历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关键词:厨房

家庭山:感官多刺激,大脑愈聪明。


汉娜的故事(20120407



汉娜•蒙塔基是一名爱思考的美国妇女,但她同时又非常懒——非常不乐意每天给丈夫洗那一件件只脏了领子的衬衣。只是领子脏了,为什么一定要洗整件衬衣呢?汉娜想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1825年的一天,丈夫下班回家。“领子又脏了,亲爱的,给我洗洗好吗?”说着,丈夫把( )递给了汉娜。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衬衣。B、领子。

(答案:领子。)

原来,汉娜给丈夫发明了“假领子”。它脏了时能够方便地取下来清洗,洗干净之后又可以随时装上。

关键词:组装

家庭山:简约行事,分而治之。


达尔文的故事(20120409



达尔文七八岁时,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同学们认为他经常“说谎”。比如,他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就会煞有介事地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却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类似的另类看法。还有一次,他向同学们保证说,他能够用一种“秘密液体”,制成各式各样颜色的西洋樱草和报春花。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做过这样的试验。久而久之,老师也觉得他很爱“说谎”。

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一枚硬币,便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看,并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十八世纪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对达尔文的“说谎”,姐姐很是恼火,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教训他一下,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

问题:达尔文的父亲教训他了没有?( )

A、教训了。B、没教训。

没想到,达尔文的父亲听了以后,并没有在意,反而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象力用到事业上去呢!”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为孩子开发着创造的源泉。或许,正因为达尔文的父亲没有轻易否定他的“说谎”,才保护了他的想象力,才有了“进化论”。

关键词:说谎

家庭山: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特斯拉的故事(20120410



尼古拉·特斯拉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在美国,特斯拉在历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声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发明家或科学家;在使用电的现代世界上到处都可以看见他的遗产,而且他在机器人、弹道学、信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也有贡献。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却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他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一个具有特异功能并力图解释其功能现象的人。

尼古拉·特斯拉于185679日生于南斯拉夫里卡省的斯米里昂小村,排行第四,老大叫丹尼尔。丹尼尔聪明过人,在他过早夭折以前,曾经受到过强烈的闪光刺激,因此当他神经兴奋时,正常的视觉就受到干扰。特斯拉从童年开始,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也受到类似现象的折磨。

“往往在遇到强烈闪光时,在我眼前便出现各种影像,使我看不清真正的物体,打乱我的思路和行动,这叫人感到特别痛苦。这些都是我实际看到过的事物和场合的影像,而不是我的臆想。如果有人对我说出一个词,那么这个词所示意的物体的影像,便在我的眼前生动地浮现出来。有时候我都无法分清,究竟我看到的是否真有其事。这使我万分难受和焦急。”特斯拉回忆说。

问题:这种闪光刺激有好处吗?( )

A、有。B、没有。

不过,这种闪光刺激并不都是坏事。因为特斯拉17岁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发明创造上时,他兴奋地发现,自己除了有惊人的记忆力(只要用眼睛一溜,就能记下一页打字稿的全部内容,或者一页纸上无数图形的全部精确关系和尺寸),还有极其高明的想象力:不要模型,不要绘图,也不要实验,就可以在心中将东西看得面面俱到、一清二楚,和真的一模一样。“我不忙进入实际工作。当我有一种想法时,我立刻在想象中将它构成图像,在我的头脑中更动其结构,改良设计,并操作起这套装置来。”

对于自己所受的折磨和拥有的能力,特斯拉曾请教那些学心理学或者生理学的研究人员,但没有一个人能令他满意地解释清楚这种闪光刺激所造成的现象。无奈之下,特斯拉自己开始了解释,并作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推论:这种现象是他高度兴奋时,大脑对视网膜的反射作用造成的。同时,特斯拉根据这个推论,作了一个大胆的惊人的预言。

问题:特斯拉的预言是什么?( )

A、历史可以再现。B、思维可以看见。

“如果我的解释是对的,”特斯拉大胆预言,“那么一个人构思出来的任何物体,都可以将其放映到屏幕上,可以叫人看见。这样一种进展,将使人类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我深信,有朝一日,这样一种奇迹必定实现。我还可以说,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经花费了不少心血。”特斯拉设想,当一个意识在脑中形成,就会有一个相对应的图案在视网膜上出现,并且这段经由神经元传导的电子档案能被一个机器读出且记录下来,之后再被一个人工视神经处理,然后回放到银幕上——这就是特斯拉的“意识摄像”机。

虽然直到临终,特斯拉的这个机器都没有发明出来。但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你在大脑中构思出来的物体就可以让自己和别人看见了。

关键词:刺激

家庭山:开发即刺激。


特斯拉的故事(20120411



尼古拉·特斯拉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也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

1889年,特斯拉迁往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开展研究工作。到达后不久,特斯拉向法国记者说,他正在做用无线传电将讯号从派克斯峰(他附近的一座山)送到巴黎的实验。在实验室中,特斯拉证明了泥土是导电体,并制造出人工闪电(放出的电有数百万伏,最长的有135英尺长)。此外,特斯拉还研究大气层电力,观察他用接收器收到的闪电讯号。

在科罗拉多实验室里,特斯拉宣称他记录到外太空电波讯号,因为这些讯号跟他已经提及的雷电及土壤干扰上得到的讯号本质上很不同。他以后更明确地重提那些讯号是一组组地出现,一个、两个、三个及四个地合出一起的组,且他后半生都在尝试向火星发讯。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宣称和数据因为太过离奇,而被科学社群给否决了。

问题:特斯拉宣称的讯号是外太空讯号吗?( )

A、是。B、不是。

1996年,科拉姆发表了一篇木星上的等离子环形圆纹曲面讯号分析,当中指出了科罗拉多的火星沉落——和特斯拉1889年夏季的木星讯号中止一致。

关键词:离奇

家庭山:别轻易否决离奇的事情。


肥皂盒的故事(20120412



一次,日本最大的一家化妆品公司接到了一份投诉,一位顾客抱怨说他买的一盒肥皂是空的。为防止出现类似事件,该公司要求工程师解决这个问题。终于,工程师设计了一个配备高分辨率监视器的X光设备,由两个人来监控通过生产线的肥皂盒,以保证其中没有空盒。

一家小型化妆品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由于人力财力都有限,他们只有想办法用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最棘手的问题。很快,公司的一名普通雇员想到了一个简便的办法,利用一个低廉的现成的普通机器,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该问题。

问题:该雇员是用什么机器解决问题的?( )

A、天平秤。B、电风扇。

这名雇员没有使用类似X光监视器之类的昂贵的设备,自然,他也没有使用天平秤——那么多肥皂盒,一盒盒称重的话,太慢了。他使用的是一个大功率的工业风扇:把风扇摆在生产线旁,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风扇前通过,只要有空盒便会被吹离生产线。

(问孩子:有几种方法探知肥皂盒里有肥皂?)

关键词:简便

家庭山:以简胜繁,以小博大。


布尔斯廷的故事(20120413



那一天,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布尔斯廷从非洲的热带雨林经过,一条竹节虫掉在他的脖子上。布尔斯廷仰头看着竹节虫掉下的大树,想了一会儿,突然高兴地大笑起来。

一个月后,布尔斯廷带着一台喷雾设备来到树底下,铺了一大块布后,爬上了大树,开始向茂密的树叶喷射雾水。几分钟后,生活在树梢间的昆虫像雨水一样掉落下来。

问题:落下来的昆虫种类多吗?( )

A、多。B、不多。

在那块布上,布尔斯廷发现了许多他的研究领域中从未发现过的昆虫。接下来,布尔斯廷如法炮制,在非洲热带雨林的树梢上发现了数百种新生物,这个数量让世界生物学界震惊——几十年来,大量的生物学家都把眼光聚焦在地上,他们搜寻的范围不会超过自己的身高,却对热带雨林中上百英尺树梢上的昆虫“视而不见”,这实在不可思议。

布尔斯廷说,现在世界已知有150万种生物,但是这个数量,是我们以平视的眼光发现的,假如你能登上100英尺高的树梢,你或许会发现,还有许多可爱的小昆虫,你从未见过。

(本文改编自流沙的《住在树梢的昆虫》)

关键词:树梢

家庭山:平视的眼光难有新发现。


曙人的故事(20120414



1911年,英国律师道森声称自己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的一部分。1913年,道森和英国著名人类史学家伍德沃德宣布,他们发掘出了一种半猿半人的生物头盖骨,并说这种生物生活在大约50万年以前。他们的发现被当作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有力证据,在人类学上被命名为“曙人”——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过渡性生物。不久,“曙人”作为重大科学成就出现在邮票上。

问题:“曙人”是真的吗?( )

A、是。B、不是。

1928年,科学家采用含氟量测定古化石年代的办法,查出“曙人”的头盖骨并不早于新石器时代,且下颌骨属于一个未成年的黑猩猩,头盖骨、下颌骨也都经过了染色处理——原来,“曙人”只不过是一场精心制造的骗局而已!

“科学与真理同行,也必与丑闻相伴。”这话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的,颇有些耸人听闻的味道。不过客观地讲,世上骗人的把戏太多,而且这些把戏一旦沾上科学的边儿,就更让人真假难辨、捉摸不透。好在骗局终究是骗局,就如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本文改编自《震惊世界的科学骗局》)

关键词:骗局

家庭山:科学精神是探究精神。


莫言的故事(20120416



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莫言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作家,多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莫言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莫言发言时,他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 )。”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A、耳朵。B、心灵。

以下是莫言的回答: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找到的书很少。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的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但我更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他们讲述的故事神秘恐怖,但十分迷人。在他们的故事里,死人与活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动物、植物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许多物品,譬如一把扫地的笤帚,一根头发,一颗脱落的牙齿,都可以借助某种机会成为精灵。”

“其实也不仅仅是上了岁数的人才开始讲故事,有时候年轻人甚至小孩子也讲故事。我十几岁时听邻居家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讲过的一个故事至今难忘……当然,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我还聆听了()的声音。”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动物。B、自然。

(答案:自然。)

“譬如洪水泛滥的声音,植物生长的声音,动物鸣叫的声音……在动物鸣叫的声音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成千上万只青蛙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声音,那是真正的大合唱,声音洪亮,震耳欲聋,青蛙绿色的脊背和腮边时收时缩的气囊,把水面都遮没了。那情景真让人不寒而栗,浮想联翩。”

“我虽然没有文化,但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写作做好了准备。我想,我在用耳朵阅读的二十多年里,培养起了我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培养起了我的历史观念、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我的想像能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多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自信,也是依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

(本文改编自莫言的《用耳朵阅读》)

关键词:聆听

家庭山:学会用耳朵阅读。


蓝精灵的故事(20120417



美国动画片《蓝精灵》(2011年出品,导演:拉加·高斯内尔)开始有这样一个细节:笨笨急着参加蓝月亮节的彩排,跌坐在一辆小推车上面,顺着下坡路狂奔。由于小车上面横着一架小梯子,结果把路旁一个正在雕刻且即将完工的蓝精灵玻璃雕像给“腰斩”了,雕像的腰部被撞碎,腰部以上包括头部被撞飞,玻璃渣滓飞溅。

问题:这尊蓝精灵雕像还会继续雕刻吗?(

A、会。B、不会。

也许,在多数的动画片里面,尤其是中国的动画片里面,这尊雕像要么完蛋,蓝精灵雕塑家弃之一旁,重新再雕刻一尊,要么镜头随着小车一晃而过,没了下文;但像多数美国的动画片一样,这部动画片没有毁灭掉这尊已经“不成样子”的雕像,而是让它被撞飞到空中的上半身正好落到了残留的下半身上面,变成了一个没有腰部的矮小的蓝精灵——看起来似乎更可爱、有趣,一旁的蓝精灵雕刻家则继续施工,完全若无其事的的样子。

为什么美国的动画片就相对更有意思,就更富于创造力?我想,归根到底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长一般多主张孩子听话,觉得孩子文静好,不希望看到孩子动手动脚,惹是生非,“别乱动”是多数家长的口头禅;而美国的家长却恰恰相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在动手过程中犯错了,不但不像中国家长那样厉声责问,反而非常宽容,甚至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于是,在多数情况下,“破坏力”变成了创造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眼光,这样的教育观念,才有了《蓝精灵》中继续雕刻被“腰斩”雕像的细节。而这也许就是美国人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达,综合国力强盛的原因之一吧。

关键词:创造力

家庭山:千万别乱说“别乱动”。


砍柴的故事(20120418



相传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也是别具一格。

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十天内完成。庞涓不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唯恐完不成任务。孙膑则恰恰相反,他略加思索后,不慌不忙地用一根柏树枝做了一支扁担,而后又不紧不慢地砍了一捆(),挑到了一个窑洞里,优哉游哉地烧起了木炭。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杨树。B、榆树。

(答案:榆树。)

十天后,庞涓把一百多担柴禾砍挑到鬼谷洞外,柴禾堆了一大堆,像小山似的。然而,孙膑的面前只有一担木炭。不过,鬼谷子看了,竟然表示都通过了“百担有余”——孙膑的也是百(柏)担有余(榆)。

接下来,鬼谷子验收“木柴无烟”。他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关键词:略加思索

家庭山:略加思索,化繁为简。


抠字眼的故事(20120419



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难题。为激励学生,他当场宣布:“如果谁能做出这道题,我就给他50颗糖。”

不一会,全班40个同学都举手报告,说自己做出来了,要糖吃。

老师一看答案,鼻子都气歪了,气呼呼地说:“你们全都做错了,还敢要糖?”

“你只要求做出来,并没有说要做对呀!”学生异口同声的说。

“你们这是抠字眼,耍赖皮!”

“谁让你用词不当,含糊不清呢?”

“唉!你们就耍小聪明吧!”无奈之下,老师只好掏钱买回一包糖。“分吧。”老师把糖放到讲台上。

问题:老师花了多少钱?( )

A2元。B20元。

“这就是你买的糖啊?”学生望着讲台上的一包白砂糖,既惊诧又不满。

“是啊,我说买什么糖了吗?”

“你这是抠字眼,耍赖皮!”

“我这是向你们学习啊。哈哈……”

关键词:抠字眼

家庭山:抠字眼,破常规。


兰德的故事(20120420



在科学编年史上,埃德温·赫伯特·兰德这个名字,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以及托马斯·爱迪生一样如雷贯耳。他一生共获得537个专利,堪称少有的以毕生经历投入创新事业的科学家。同时,他还是苹果前CEO乔布斯的偶像。

1943年,正在度假的兰德给女儿拍了张照片。“为什么不能马上看到照片呢?”拍完照片后,三岁的小家伙急不可耐地问。“傻孩子,照相机怎么可能一拍就出来照片了呢?它照了以后还需要用专门的设备冲洗,才能出来照片……”旁边一个游客听了说。无疑,他认为这个问题问得太傻了,太幼稚,太无知了。

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傻吗?( )

A、傻。B、不傻。

在因循守旧的家长眼里,这个问题也许是个傻问题,但这个“傻问题”却给了兰德创新启迪:“是啊,为什么照相机不能一拍就能看到照片呢?”接下来,兰德足足花了一个小时解决这个问题。相机、底片、包括一些物理化学的基本问题共同撞击着他的大脑。突然间,兰德有了答案:在白色片基上涂上一层感光膜充当正片,并使它同曝了光的负片贴在一起,在构成夹层的两种胶片之间加进粘液试剂,正负片的背面均不透光,数秒钟之后,正片冲洗完毕,与负片分离——一次成像原理就此诞生。

19472月,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光学协会会议上,兰德现场演绎的60秒洗印技术令与会众者叹为观止。在此基础上,他主持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一次成像照相机。这款被命名为兰德照相机的“拍立得”产品让摄影变得随心所欲,从而改变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拍摄习惯,并为日后数码摄影的发展提供了雏形,在摄影方面是一次空前的革命。

关键词:傻问题

家庭山:为什么不能……呢?


卓别林的故事(20120422



有一次,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一个偏远的小镇,恰好需要理发。当时,小镇上只有两家理发铺,各有一个理发师。为了把自己的头发理得好一些,卓别林对这两家理发铺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第一家,地上撒满头发渣,理发师的发型尤其难以恭维,看上去像个麻雀窝,邋里邋遢;第二家,地面非常洁净,理发师的发型更是端庄整齐,一丝不乱。

问题:卓别林选择了哪一家理发铺?( )

A、第一家。B、第二家。

卓别林选择的是第一家。

为什么?卓别林是这样想的:理发师的头发一般都不是自己理的。既然小镇上只有两个理发师,那他们的头发应该就是对方给理的。也就是说,第一家的理发师头发不怎么样,说明的不是他自己理发水平差,恰恰相反,说明第二家的理发师水平不怎么样。再者,第一家理发铺头发渣满地,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顾客经常光临,至少还有顾客。

当然,卓别林根据的是一般常识来判断的。如果他遇上了会自己给自己理发的理发师,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文改编自卞毓方的《管窥李政道》)

关键词:恰恰相反

家庭山:别忘了从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


杂交的故事(20120423



美国两位商学院教授迈克尔·吉伯特和戴维·马祖尔在研究了数百个成功的新产品后,发现大多数成功的新产品创意来自于同一个思路:杂交。

过去的沙发床(沙发和床)、传真电话(传真和电话)都是把一些相似的功能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新产品。而现在,成功的新产品一般都是把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结合起来。比如,韩国的LG公司推出了一种能随时测量血糖指标的手机。这种手机的目标客户是老人和儿童,用户可以把血滴在一片试纸上,然后再将试纸放入手机的一个插槽,就可以及时得到最新的血糖数据了。而苹果公司则把MP3和超大的存储空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风靡全球的( )。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AiPodBiphone

(答案:iPod。)

最近,苹果公司又和耐克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种新型跑鞋。他们在跑鞋中插入一个芯片,原来记录跑步的频率,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用户的iPod nano上。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知道自己跑步的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了。再比如:手机+电子邮件=BlackBerry;电视+数字存储设备=Tivo等。

关键词:杂交

家庭山:创新就二合一这么简单。


君的故事(20120424



作家莫言小时候有许多故事不是看来的,而是听来的。有一次,莫言就听他的祖母就讲过一个人和动物的恋爱故事:

一户人家有一个待字闺中的美丽姑娘,许多人来给这个姑娘说媒,但她死活也不嫁,并说自己已经有了个如意君。姑娘的母亲就留心观察,果然发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听到从女儿的房间里传出一个男子的声音。

第二天,母亲盘问女儿,那个男子是谁,是从哪里进去的。女儿就说,那个青年男子每天夜里都会出现在她的身边,天亮之前就悄悄消失了。女儿还说,这个男子每次来时,都穿着一件非常华丽的衣服。母亲就告诉女儿,让她下次把那男子的衣服藏起来。等到夜里,那个男子又来了。女儿就把他的衣服藏到柜子里。天亮前,那个男子又要走,但衣服找不到了。男子苦苦哀求姑娘将衣服还他,但姑娘不还。等到村子里的鸡开始啼鸣时,那男子只好赤裸裸地走了。

问题:猜猜这个男子是什么动物变成的?(

A、公鸡。B、公鸭。

天明之后,母亲打开鸡窝,发现从鸡窝里钻出了一只浑身赤裸的大公鸡。让女儿打开柜子一看,哪里有什么衣服,柜子里全是鸡毛。

“这是我少年时代听过的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后来,每当我看到羽毛华丽的公鸡和英俊的青年,心中就产生异样的感觉,我感到他们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不是公鸡变成了青年,就是青年变成了公鸡。”莫言说。

关键词:联系

家庭山:神秘联系促发想象力。


耿铭的故事(20120425



十多年前,王彦杰怀孕后,被一条狗惊吓了一下子,当时也没觉得怎样,当耿铭出生后,王彦杰突然对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记忆力就像消失了一样。婴儿时的耿铭也很特别,不哭不闹不睡觉,眼睛也不太会动,到很多医院看,医生说,孩子这样可能跟被狗惊吓过有关系,也有人说,孩子傻了。

失忆的王彦杰并没有失望,她买回来很多图案还有拼音字符,贴在自家狭窄的屋子里,每天她都让还是婴儿的耿明看这些图案,并念上几遍。

问题:小耿铭能记住吗?( )

A、能。B、不能。

通过这种教法,在耿铭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记住140个简单的字。20个月大的时候,耿铭已经会简单的对话了,还会背诵儿歌。“我对电脑不懂,但我知道我的脑子里没有了一个零件,记忆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零件把一些东西储存起来,我没有了记忆,我要想法让孩子的记忆力更强,所以,我把更多的东西灌输给他,让他能记多少是多少。”王彦杰说。

11岁的时候,耿铭因为家庭困难,参加了长春教育学院长春市第二社区学院免费举办的四大名著解析课程的培训。在培训课上,耿铭竟然一口气能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水浒传》108将的名字和绰号,甚至连这些人物缘何被逼上梁山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水浒传》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能描述一清二楚。“孩子这么小,就有这样的记忆力很少见。”培训的老师很惊讶。

关键词:灌输

家庭山:别以为婴儿听不懂记不住。


乌鸦的故事(20120426



自从那只口渴的乌鸦用小石子填满瓶子,美美地喝了一顿水之后,它回去就大肆宣扬它喝水的方法,于是它的伙伴们都牢牢地记住了这种妙法。

一天,一只乌鸦出了趟远门,飞到一个沙漠上,它感到口渴难耐,就想找些水来喝。恰巧看见地上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乌鸦高兴地落在瓶子旁边。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瓶子附近一个石子也没有。没有石子就意味着喝不到水,看着水喝不到,这可急坏了乌鸦,它就到处找石子填瓶子。可是找来找去,除了满地的黄沙,一个石子也没有找到。最后,这只又累又渴的乌鸦渴死在瓶子旁,化成了一堆白骨。

又一只乌鸦刚好经过瓶子上空,也感到很口渴,就落了下来,当它看到那地上的半瓶水和那堆白骨时,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呢?它试图推倒瓶子,以便让水流出来,可是它没有那么大力气。它又试图把沙粒填满瓶子,但似乎太费时间……忽然,它灵机一动,把爪子伸向了瓶子底部。

问题:乌鸦要干什么?(

A、撬开瓶子。B、刨坑。

乌鸦知道自己的爪子不是杠杆,于是它开始刨坑。当坑刨到一定深度时,瓶子开始了慢慢地倾斜,等水涌到了瓶口,乌鸦把嘴伸进瓶子,美美地喝了个痛快。

“情况变了,就要破旧立新,可你还用老办法,怎么行呢!”这只聪明的乌鸦对着那堆白骨说。说完,它挥舞着翅膀,快乐地飞走了。

(本文改编自张学鹏的《又一只乌鸦口渴了》)

关键词:老办法

家庭山:新情况自有新方法。


补杯子的故事(20120427



在美国的一堂商业管理课上,一个年过花甲的教授向全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我手里有一个杯子,杯子下面有一个小洞,漏水。请同学拿出补好杯子的办法,使之滴水不漏。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想出其他可以解决杯子漏水的主意。最好主意的人可以100元的奖励。”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回答起来。

甲学生:“我想用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把这个杯子焊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杯子不漏水,而且完好如初,看不出一点破绽。”

乙学生:“我想找一些合适的材料把这个洞堵上。这样既简单易行,还可以保证不漏水。”

丙学生:“我想找个一模一样的好杯子来代替这个坏杯子。”

丁学生:“我个人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我可以用50美元向大家征集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我坚信,我肯定能征集到最好的办法,并能得到100美元的奖励。”

教授听后点评道:“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乙学生和丙学生回答得最好,成本低、效果好,是上等的智慧;甲学生回答得还可以,是中等的智慧;丁学生回答得最不好,成本太高了,是下等的智慧。但究竟谁是真正的智者,我的看法究竟对不对,也需要经过和实践的考验。我已经记下了这四位学生的名字,10年后我会与你们联系,看看你们每个人做得如何。”

十年后,这四个同学中,一个学生成了著名的工程师,二个学生普普通通,还有一个学生成了微软的首席执行官。

问题:谁成了著名工程师?( )

A、甲。B、丁。

甲学生成了著名的工程师,因为他有发明创造的意愿;乙学生和丙学生平平常常,因为他们着眼于日常方法;丁学生成了执行官,因为他善于利用人才。

关键词:先进

家庭山:有发明意愿,才有创造力。


瞎猜的故事(20120428



1934年的深秋时节,年轻作家萧军和萧红从青岛来到上海。由于一时打不开局面,手中仅有的几个钱很快便用完了。写出的文稿无处发,寄给鲁迅先生的稿子,什么时候发出来也在不可知之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坐吃山空,他们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于是只好向鲁迅求助。很快,鲁迅给他俩回了信,并约到书店见面。

接到这封信,像在青岛接到鲁迅先生的第一封信时一样,又激起了这两位年轻作家火一样的热情。他们就像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又将一下子见到母亲一样,他们想象着母亲现在又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们把两个脑袋紧紧地贴在一起,共同在想象中描绘着鲁迅先生的容貌、仪表、风度。

萧红孩子般地问:“三郎,你说鲁迅先生是高个儿还是矮个儿?”萧军则像早就认识鲁迅先生似的,不假思索地回答:“高个儿!那还用说,顶天立地大丈夫吗!”大概萧红对萧军的话是确信无疑的,她没半点儿不相信或想争议的意思,便又孩子般地问:“你说先生是胖子还是瘦子?”这回萧军边想边说:“( )是不会太( ),因为先生说过,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A、胖,胖。B、瘦,瘦。

萧红听罢猛捶了两下萧军的脊背说:“你可真会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两个人就这样兴致勃勃地“瞎猜”一气,又把信展开来,一个字一个字地重读着,想象着……

(本文改编自《一见永固师生情》)

关键词:瞎猜

家庭山:有根据地“瞎猜”。


“她”的故事(20120430



“五四”运动以前,汉语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用他、伊、彼、其等表示,不分阴性、阳性和中性。“五四”时期,白话文兴起,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介绍进来,而外国语言人称代词一般有性别之分,有他男(he)、他女(she)和他物(it)。在这样的情况下,笼统地使用一个“他”字等,显然有碍于语言的准确表达。于是,192089日,著名语言学家、新诗人、杂文家刘半农在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上,刊发《“她”字问题》,第一次系统阐述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的阴性。在《“她”字问题》一文的最后,刘半农还顺势提出了另一个新想法:除了“她”之外,还应该再造一个“牠(即它)”字,以代非人类事物。192094日,他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第一次在诗中用了“她”字。后来,语言学家赵元任将这首诗谱成乐曲,至今还激励着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

1934年,刘半农英逝世。鲁迅在回忆刘半农时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如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

问题:“她”和“它”是刘半农创造的吗?( )

A、是。B、不是。

如果你从百度上搜索,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答案都在说是刘半农发明了“她”和“它”。作家叶兆言也说:“中国的语音学研究方面,刘半农做出过极其突出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很容易默默无闻,很多人或许知道,刘半农发明了‘它’和‘她’这两个常用字。”

不过,2005年,有一个叫张巨龄的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她’字古已有之。所以,严格地讲,刘半农并不是该字的发明者,他只是将这个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方块字,借用为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不仅增加了字义、字音,而且客观上使它符合了汉字‘形声’的特点。早在南朝梁代顾野王所撰的《玉篇》里,就已经有了关于‘她’字的注释,说它是古文的‘姐’(jiě)字。但是,这个‘她’并不是代词,而是名词。从意思上说,它也不是指第三人称的女性,而是对‘母亲’的称谓字。十分有趣的是,这个‘她’字被刘半农推陈出新后构成了一个新的形声字,即,左边的‘女’为形,右边的‘也’为声。因为,‘也’在古代有读如‘tā’的用法。”

如果查一下《辞源》,也确实如先生所说。另外,“它”字也是古已有之,这在古文中经常遇到,只不过不是现在的指代用法而已。也就是说,刘半农并非创造了“她”字,而只是创造了“她”代之女性她的新用法。不但如此,有学者还说:“‘它’甲骨文时代已有,‘她’《广韵》中就有,这两个字怎么能说是刘半农创造的呢?当然,古时的‘它’‘她’并不是代词的用法,至于是不是刘半农首次将这两个字用于代词尚待考证!”

(本文改编自门倌的《刘半农的糊涂“她”》)

关键词:创造

家庭山:创造不只是新事物,还可以指新用法。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热烈祝贺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突破1000分(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