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焦海呜:怎样使孩子胆大心细
焦海鸣(教育专家、儿童行为心理学硕士):3岁左右正是幼儿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孩子对危险特别敏感,同时他在尝试克服恐惧感。如果此时成人给他鼓励和帮助,他会顺利度过这一阶段,而强大的父亲常常比温柔的母亲更容易成为孩子的依靠和导师。如果成人不给孩子支持,甚至以安全之名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甚至成为其性格的缺陷。
父亲的智慧更靠得住。女孩子的天性与男孩子不同,但同样在3岁左右开始建立安全感,而且对其未来人生幸福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女孩子比男孩子柔弱,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女孩的父亲有三种角色:保护者、秩序的建立者和智慧的化身。人在秩序好的环境里会感到安全,所以,父亲教导女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遵守规则,信赖规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给女儿安全感。女孩的身体力量不如男孩,但智慧可以改善这一弱势。尽管母亲同样可以给女儿智慧的影响,但父亲的影响仍然不可或缺,因为对女孩来说,往往来自强者的智慧更靠得住。
孩子怕黑怎么办。3岁左右,正是孩子开始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对危险非常敏感。孩子怕黑是正常的,建议您在卧室里安装一盏小灯,以驱散孩子对黑暗的恐惧,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里入睡,做个安全又甜蜜的好梦。不过,孩子已经4岁了,您应该循序渐进地让她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她一个大大的布狗熊——注意,是大大的布狗熊而不是小小的布娃娃,因为狗熊代表力量,尽管是玩具,同样可以给孩子很真实的安全感。这是对幼儿进行自立训练的开始。等孩子大一些,家长应该克制自己的代替欲望,让孩子多动手做事情,同时尝试着让孩子离开家长。
给孩子适当的足够的自由空间。家长天天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就成了溺爱,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限制:相反,放任自流当然也不可取。理想的关系是让孩子在家长的照顾范围之内,同时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比如,应该让半岁的孩子自己喝奶,大一点自己吃饭,家长坚决不喂,就是逼迫孩子动手,自己探索活动空间。刚才王越家长回忆,小时候爸爸在场上踢球,留他在场边看守衣服,就是挺高明的“心理距离”——看着离得很远,其实儿子的一切尽在父亲的监控范围之内。再比如,家长可以故意离开孩子一两天,把两岁以上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让孩子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体验一下分离,体验体验黑暗之行和跋涉之苦,
从小开始着手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
安全保障下教孩子使用工具。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家长应该教他使用各种工具,最好能够给孩子买一套属于他的工具,包括钳子、螺丝刀、锉刀、手锯等。家长要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学会使用工具对孩子好处多多,不仅能练就生活技能,还能使他大脑活跃、手指灵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工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能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强。父亲可以带孩子修理自行车以及家用电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多动手。
跋山涉水中教孩子适应环境。家长如果带孩子旅游,渡河的时候教孩子观察水势,寻找最合适的涉水点,然后由家长决定是否可行,如果孩子选择不当,家长要讲明道理,教孩子学会观察,辨别安全与危险;登山时,不要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在自然界中学会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最原始技能,孩子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兴奋,效果也最好。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学会安全技巧了。
随时随地教孩子自我保护。带孩子上街时,家长应该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另外,让孩子记住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也非常重要,如父母的电话、报警电话、医院急救电话等,告诫孩子遇到大麻烦要及时求助。
(本文改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0年第10期《怎样使孩子胆大心细》,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