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游戏刚进入香港家庭,便征服了无数学童,令他们沉迷且无心向学。 
	康仔便是其中一例。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留连在专售老翻(盗版)游戏软件的黄金商场。和老板混熟后便充当经纪,带领同学及朋友购买计算机产品,从中赚取佣金。 
	商场遭警方打击后,康仔失业。康仔于是向香港启蒙教育者王应春求助。王应春建议他先找一份正当工作。“除了卖老翻,我什么也不会,能干什么呢?”王应春指着手中的一份英文报纸告诉他,美国人不满意海关打击老翻软件的力度,决定在香港招兵,追查及举报来源。王应春把500块塞进他手里,让他明天去碰碰运气。 
	在面试地点,康仔发现除自己外,人人都西装笔挺,拿着厚厚一叠证书。穿着刚买的牛仔裤、脚踏波鞋的康仔,缩在一角,犹豫着不敢交表:他的履历表上,除了姓名及年龄,其余全是空白。 
	康仔最后一个被叫入面试室,面对着一个老外、两个助手、满桌的烟屁股和满房间的计算机软件,他感觉自己的机会很渺茫。助手们看了履历表一眼,正想打发他走,老外突然用很亲切的语气问他:“孩子,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本领,是我非雇佣你不可的?”康仔答:“随便给我一款软件,5秒内我可以告诉你,它是正版还是老翻。”室内的人愕然地互望过后,测试便开始了。正如康仔所说,无论什么软件,康仔都能立即分辨它是翻版还是原厂的,甚至产品的价格、受欢迎程度、特色、卖点等等,他都能详细列出。康仔甚至像脱口秀一样,指出老翻的来源、折扣价,甚至代理商的电话、地址、联络人姓名等等。不用说,康仔被雇佣了。 
	20年后,康仔请王应春喝喜酒。已经是大老板的他,见面时把一叠钞票硬塞进王应春的口袋,说:“( )您的!”他告诉王应春,当初在美国公司受到重用,同时学到很多关于打假的法律技巧,工作由香港扩展到东南亚,最后走进内地,钱途无限!而他自组公司,客户蜂拥而至。 
	“你要请人吗?”王应春问。 
	“当然,每天都在找人手!” 
	“要什么条件?几个学位再加十八般武艺吗?” 
	“才不呢!这些人只懂卖力,我需要的人才是卖脑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卖力的还是卖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