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平,上海中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安徽商会副会长,2010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中国“馒头大王”。
1995年,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加之考大学无望,17岁的刘会平初中尚未毕业便辍学了。为了糊口谋生,刘会平和许多其他老乡一样,还是选择了学做馒头的手艺。
学做馒头出师后,刘会平自己也收了两个徒弟,并和成千上万的老乡一样外出闯荡开馒头店。头两年,刘会平在南宁、贵阳、昆明等地开店,但几乎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他听人说,上海是个最容易赚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去上海闯荡一番。
1998年,刘会平带着仅有的4000块钱来到了上海,继续开馒头包子店。店子只开了半个月就因经营不下去而被迫关闭了,原因是刘会平做的包子不合上海人的胃口,而且包子的外观也让挑剔的上海人难以接受。
为了适应上海人的胃口,刘会平对包子进行了一些改进,并换了几个地方开包子店。尽管如此,但生意一直没有兴旺起来,仅仅是维持基本生活开销。于是爱动脑筋的刘会平想到了一招,请了一位上海师傅来做生煎包,并使用了一些让利促销手段。这下店子生意有了好转,着实红火了一把。但遗憾的是,因为上海闹口蹄疫病,包子店再次关闭。
2000年,经过一番调查,刘会平在山东路人流较多的地方开了一个包子店。这回刘会平把客户定位于年轻人、上班族等,把店堂装修得既干净又卫生,有一种大众亲近的感觉。在包子的口味上,不仅注重迎合上海人的习惯,而且馅肉还都是从安徽老家采购来的,因为这种猪肉是天然饲料喂养的,味道纯正。青菜全部采取人工切碎,保证口感好又脆爽。更重要的是,刘会平把包子的价格定为每个7毛的( )端路线。
刘会平重新开张的包子店克服了其他小店的脏乱,包子味道却又胜过大店,且价格又低,深受顾客的欢迎。包子店开张没多久便生意兴旺起来。每天做出的包子都不够卖,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店子买包子。
刘会平看到店子生意如此红火,便把店子取名为“刘师傅大包”,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