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受博客中国的影响,时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的朱明跃关注到了新媒体,并有了个想法:能不能将创意点子这种虚拟的东西拿到网上去卖?
2006年10月,朱明跃辞掉了《重庆晚报》的工作,在上清寺一个简陋的平房里创立了“猪八戒”网——一个靠卖创意为生的交易平台。当时,创业团队只有6人。
刚开始,猪八戒网采取最原始的抽佣商业模式,网站做得最多的悬赏任务就是设计LOGO。直到今天,很多人都仍然以为猪八戒网是一个帮人设计LOGO的网站。客户设计一个LOGO悬赏500元,网站只能靠抽取其中20%的佣金来维持一个团队的生活。当时,朱明跃对团队的要求就是网站每天交易额必须突破万元,才不至于让团队饿肚子,网站才不会被拖垮。
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猪八戒网众包模式之后,对猪八戒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众包模式一经报道之后行业涌现了许多的竞争对手,猪八戒网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无疑对猪八戒网企业品牌起到了宣传作用,让全国更多人知道并尝试使用猪八戒网。此后一段时间,猪八戒网就在这两方面的阻力和动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2007年,猪八戒网迎来了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博恩科技集团。500万元的投资额让朱明跃信心倍增,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打败了北上深广的同行竞争对手,猪八戒网成为众包服务交易行业的领头羊。
在面对一个个与自身模式一模一样的对手之时,猪八戒网是如何成为如今中国最大的众包平台?为此,猪八戒网用了八年时间去试错,去验证,最终得出其成功的原因——( )者为王。
2011年4月,IDG资本以1000万美元投资猪八戒网。投资方并未过度干预猪八戒网经营,而是在猪八戒网的创业路上,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帮助猪八戒网稳定创业情绪,做猪八戒网的“心理按摩师”,让猪八戒网在创业的路上坚持不懈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