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江苏宿迁光明村。父亲摆渡为生。刘强东打小就在姥姥家长大,衣食住行都由姥姥照顾。
一到夏天,刘强东就会与村里的小伙伴到水田捉泥鳅。不过每个小伙伴捉的泥鳅多的不超过3两,少的才几条,根本卖不上价。12岁的刘强东就让大家秤好各自多少斤,记在他的小本本上,然后将泥鳅都装在一个筐里与街上的商贩侃价。卖完后再分钱,这样大伙能多卖几块钱,刘强东自然成了孩子王。
1992年,刘强东进入了人大社科系。临行前,70多岁的姥姥东借西借凑了500块钱和76个熟鸡蛋给刘强东。刘强东一个人从徐州坐火车到北京。站在人大西门口,刘强东告诉自己:“再也不能跟姥姥要一分钱了,我要挣钱养活姥姥!”
刘强东入学的第一个星期没有进食堂,一日三餐全部吃鸡蛋,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天最起码跑三次厕所。可以说,大学的四年,除了正常上课外,刘强东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钱养活自己。
大一时,刘强东发现很多老师在办培训班,于是他就专门给这些老师写分发到全国各地市政府的信封,写一个3分钱。一接到信封的任务,刘强东就从早上六点一直写到晚上十点钟;宿舍关灯了,他就搬个小板凳在走廊上继续写。最后他居然靠写一万信封赚到了300块钱,顺便记住了两千多个县市主要负责人的名字。
大二暑假的时候,刘强东发现一个比写信封更赚钱的商机——推销书。老师给他的价格大概四折,按原价卖出去就能赚60%。第一笔大买卖来自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农行,那家支行的工会主席姐看到刘强东背着20多本书汗流浃背,起了恻隐之心,一次性全部买了!刘强东一单就赚了3600,大三学费生活费一下子有了着落!
到了大三,刘强东发现另一个商机:隔壁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同学一单就能赚好几万,跟人家一比自己就是出卖苦力。于是刘强东有事没事跑到计算机专业去蹭课,仅仅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学会了C++(即CPP,计算机编程语言——家庭山注)。之前他写信封时记住的市县主要领导人的名字,派上了用场,刘强东给他们写信“我现在勤工俭学,需不需要编写或者维护系统?”结果还真收到老家宿迁市宿豫区区长的回信,当时区里刚好要买一套电力管理系统。这一次,刘强东把5( )块钱装进腰包。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