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
康奈尔大学约翰博士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拿出1000美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美国家长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很多小孩都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地摊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多数美国孩子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扫地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去做兼职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
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中“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在美国学校里,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同学、老师间做生意,看谁能赚更多的钱。孩子们的“公司”或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或者,让几个班的孩子组成一个“工贸”性质的公司。孩子们各有自己的角色,有当工人的、有当设计人员的、有当管理人员的。公司内部用假钱流通,把个人的工作角色同报酬联系起来。学校里还会举办真正的“拍卖会”,学生以自己的( )换算成拍卖的资金,拍卖物都是孩子联系各个赞助公司得来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