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杭(1878-1945),近代法学家、翻译家、文学家,杨绛(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父亲,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老师,钱钟书(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岳父;早期留学日、美,获法学硕士学位,参与留学生最早创办的杂志《译书汇编》;曾任京师高等检察厅长、《申报》副总编兼主笔及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私立大同大学教师。
杨荫杭嫌上海社会太复杂,决计到苏州定居。由于租赁的房子只能暂时安身,而执行律师业务则需要有个事务所,于是便以一大笔人寿保险费买下了有一所名为“安徐堂”的大房子。
其实,杨荫杭是反对置买家产的,买“安徐堂”的房子,实在出于无奈。他反对置买家产不仅是图省事,他还有一套原则:对本人来说,经营家产耗费精力,甚至把自己降为家产的奴隶;对子女来说,家产是个大害。他常说,某家少爷假如没有家产,可以有所作为,现成可“吃家当”,使他成了废物,也使他不图上进。所以杨荫杭对杨绛等人明明白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杨家搬入“安徐堂”后,修葺了一套较好的房子,拆掉许多破的小房子,扩大了后园,添种了花木。当初,前前后后的破房子还没拆尽,阴湿的院子里,只要掀起一块砖,砖下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鼻涕虫(软体动物,像没壳的蜗牛而较肥大)和蜘蛛。杨荫杭要孩子干活儿,悬下赏格,鼻涕虫一个铜板一个,小蜘蛛一个铜板三个,大蜘蛛三个铜板一个。在杨绛看来,这种“劳动教育”其实是美国式的鼓励孩子赚钱,而不是教育“劳动光荣”。
杨绛上学周末回家,发现她的弟弟妹妹和因病休学在家的三姐都在“赚钱”,小弟弟捉得最多。杨绛母亲便对丈夫说:“不好了,你把‘老小’教育得唯利是图了。”可是这种“物质刺激”很有效,不多久,弟弟妹妹把鼻涕虫和蜘蛛都捉尽。
杨绛母亲对这帮“唯利是图”的孩子也有办法,钱都存在她手里,十几元也罢,几十元也罢。过些时候,“存户”忘了讨账,“银行”也忘了付款,糊涂账渐渐化为乌有,就像他们历年的压岁钱一样。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