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5日,美国谈判专家史蒂芬斯决定建个家庭游泳池。
可是隔行如隔山,史蒂芬斯虽然是谈判方面的专家,但在游泳池的造价及建筑质量方面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为确保游泳池造价便宜和建筑质量,史蒂芬斯在报纸上登了个建造游泳池的招商广告,决定利用招标的形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快有A、B、C三位承包商前来投标,各自报上了承包详细标单,里面有各项工程费用及总费用。可是,在仔细地看了这三张标单,史蒂芬斯发现所提供的抽水设备、温水设备、过滤网标准和付钱条件等都不一样,总费用也有不小的差距。总之,单从标单上看,史蒂芬斯难以取舍,于是约请这三位承包商到自己家里商谈。
4月15日,三位承包商如约准时到来,在客厅就坐。但史蒂芬斯并没有立即和他们商谈,而是客气地说,自己有件急事要处理,一会儿一定尽快与他们商谈,让他们先坐一会儿,聊会儿天。三位承包商只得坐在客厅里一边彼此交谈,一边耐心地等候。
大约半个小时过后,史蒂芬斯出来请三位承包商相继进到书房去商谈。结果,三位承包商除了介绍自己的工程优点外,还根据刚才交谈中透露的信息,“揭露”了其它两位承包商的缺陷。
就这样,史蒂芬斯通过耐心倾听和旁敲侧击的提问,基本上弄清了游泳池的建筑设计要求,特别是掌握了三位承包商的基本情况。最终,经过权衡利弊,史蒂芬斯选中了可以确保工程( )的B先生来建造游泳池,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确定了以C先生提出的标价为造价。
当这个质优价廉的游泳池建好之后,亲朋好友对其赞不绝口,对史蒂芬斯的谈判能力也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