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1985年《半月谈》全国十大新闻人物。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药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
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但三年后,由于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农村。
回家后,鲁冠球发现乡亲们磨米面很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于是便筹钱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但后来因为禁止私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冠球不得不将三间老房子变卖。
当时正是“文革”期间,由于全国“停产闹革命”,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老百姓的生活又出现了不方便。虽然受到打击,但鲁冠球知道不方便里面孕育着商机,而且只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就一定能行,所以他并未放弃继续搞经营。终于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铁匠铺的生意红火起来。
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其间除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鲁冠球都做了尝试。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1980年,鲁冠球参加了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然而,由于不是正式参展商,鲁冠球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并不放弃,在会场( )摆起了地摊展销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