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李昕(xīn)筠(yún)从武汉某商业银行辞职后,用多年的积蓄做了两件事,买车和开店。
可开服装店投入资金近十万元,很快她就发现自己养不起车了,只好把自己的雪佛莱租给了汽车租赁(lìn)公司。
2008年4月的一天,李昕筠在大街上碰到了过去的同事,发现他开的车身上印了银行广告,同事还颇为得意地告诉她这广告每月可以换得500元钱。这个新发现刺激了李昕筠的神经:我不也可以做车身广告吗?于是,在经营服装店的同时,李昕筠撰(zhuàn)写了一份介绍私家车车身广告业务的材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各大客户的电子邮箱。
没多久,一位地产商打电话给李昕筠,要求她提供50辆价格至少在30万以上的高档私家车,为他新开盘的别墅做推广,租期是60天,每辆车出价3000元。
李昕筠的朋友当中,不少是开奔驰、宝马、奥迪这类高档车的,李昕筠以为这笔业务十拿九稳。然而,竟然没有一个朋友愿意出租自己的车身。一位开“宝马7系”的朋友直言不讳(huì)地说:“我这台爱车价值100多万,在车身做商业广告,我可舍不得呀!”就这样,第一个到手的订单没了。
尽管如此,这次挫折反而让李昕筠心中更有数了:既然高档车不肯( )身份,不如专攻经济型轿车这一块市场。接下来的几天,李昕筠在武汉各大论坛上发布了征车信息,还建立了一个“私家车广告联盟”QQ群,并对征车的行车路线等做了相关规定。结果不到一个星期,符合条件的车就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