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荣县的王强在部队服役驾车多年,退伍回到家乡后,看到距县城6公里的乡村公路由原来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但客车却不见一辆,村里村外的老百姓还是步行外出,便贷款买了一辆大客车,搞起了短途运输。
为了招揽(lǎn)乘客,不论是起点站还是中途上车,王强都一律按最低价1元收费。但没想到,尽管收费便宜,坐车的人却不多,只有赶时间或看病的人才会坐他的车。
王强想不通,便问乡亲们为什么不坐车进城,是不是嫌票价贵了。老百姓的回答是:“票价倒不是嫌贵,主要是我们走了这么多年的路,都已经习惯了。而且现在平坦的水泥路这么好走,何必花那1元钱!”王强一听,知道真正的原因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习惯的问题。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王强开始着手改变老百姓走路进城的习惯,狠狠心把票价定到了2( )钱。这一来,坐车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每趟车都是满载。
一年半载后,王强把价格重又调回1元钱。虽然价格上涨了,但老百姓坐车的依然很多,用他们的话说:“这一元钱算什么,家里的鸡多下两个蛋就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