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星巴克董事长兼全球首席执行官。
1981 年,我在给瑞典家具公司忙活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西雅图一个芝麻大小的零售商,竟然订购了一大批咖啡研磨机。
不说你也猜得到,那家公司的名字叫“星巴克”。当时我很不理解,它只有 4 家店铺,订购咖啡机的数量却超过了梅西百货公司,这是为什么?我对媳妇说:“我得去他们家瞅一眼,实地考察一下。”
推开门看到的第一眼,我就知道,那是个膜拜咖啡的殿堂: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琳琅满目。星巴克咖啡公司专门把各地的咖啡烘焙、研磨以后,整包进行出售,换句话说,他们不卖一杯一杯的咖啡。但第一口尝到星巴克咖啡的时候,我才终于知道,我在大学期间,为了提神醒脑而大嚼特嚼的那玩意儿,根本不能称其为“咖啡”。
回去以后,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桓着星巴克店里那一股挥之不去的香气,它好像有什么魔力,钻进了我的味蕾,也钻进了我的心里。我忍不住想:我能不能成为这魔力的一部分?把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做大做强,会是什么感觉?
不到一年以后,当我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年薪 75000 美金的工作,搬到 4000 多公里之外的西雅图,去一家只有 5 个店铺的小公司工作的时候,没人觉得我脑子是正常的。但我清楚我在做什么。
初到星巴克的日子,我干得格外卖力。然而我心里清楚,我一直想要的那个答案,它不在这儿——这个看似温馨美好的地方。因为我看到很多第一次推门进来的顾客,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当时的星巴克是给老主顾、给咖啡行家们服务的。我想让这些好咖啡,走进千家万户。答案不在这儿。它在哪儿呢?
为了咖啡,我转身离开星巴克。1983 年,我第一次步入意大利米兰参加国际贸易展览会。改变我人生的故事,发生在前往展览会途中。我循着一股特殊的气味,推开了一扇大门。一个瘦削的老人家热情地冲我打招呼,空气里弥漫着刚磨碎的咖啡的香气。我站在吧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忙活。整个复杂的工艺过程包括倾倒、研磨、称重、压实、等待、滴取……然后,一串琥珀色的液体从容地滑落进一个小小的白色瓷杯里。
我手里拿着那只精致的瓷杯,像是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我接过咖啡呷了一小口,一股浓烈的味道滑过我的舌头。那个味道我记了一辈子,我真想留下来学学这门手艺。我看到店里并没有什么精美的装饰,但我看到这里的人们围绕着咖啡,建立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他们理解咖啡和人情,借此创造出一个温暖、舒适的空间。咖啡让人们相聚于此,但品尝到的滋味却远远不止于咖啡。我相信,星巴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我在意大利品尝到的滋味,“翻译”到美国人的舌尖上。
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很骨干。那时候,星巴克连饮料都不提供,只卖咖啡豆。我设想的愿景一提出来就被否定,三个创始人( )看到我看到的东西。我在星巴克待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