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学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梁实秋的故事之成长消费学习劳动责任自控自尊民主花钱:零花钱要不要给又怎么给

点击:800


梁实秋 (1903-1987),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中国著名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有人主张绝对不给孩子零花钱,糖果、玩具都已准备齐全,当然不该让孩子们再去学习挥霍的本领铜臭是越晚沾染人的双手越好。可是这种办法也有时效的限制,一离开家,任何孩子都会立刻感觉到钱的重要。

我小的时候,每天上学口袋里放两个铜板,到学校可以买两套烧饼油条当早点。我本来也没有别的欲望,但是过了两天,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卖糯米藕的小贩,身边围了一圈小顾客我挤进去一看,那小贩正在一片一片地切着一段赭中带紫的东西,像是藕,可是孔里又塞着东西,切好之后浇一小勺红糖汁和一小勺桂花,令人垂涎欲滴!我咽了一口唾沫之后退了出来。第二天,我仗着胆子去买一碟尝尝,不料要起码四个铜板。我忍了两天没吃早点,买了一碟这无名的美味。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钱的用处,第一次感觉到没有钱的苦楚。我相当地了解了钱的重要。

钱的用处比较容易明白,钱从什么地方来,便比较难以了解。父母的柜子里、皮包里,不断地有钱的补充。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主张用实践的方法教导孩子:不工作便没有钱。于是他们鼓励孩子们服务,按服务的多寡优劣而付给报酬。芟除庭草,一角钱汲水浇花,一角钱看家费,一角钱投邮费,一角钱……这种办法有好处,可以让孩子们知道钱不是白给的,而是通过劳动换来的。但也有流弊——没有钱便不工作。我见过很多孩子,不给钱便不肯写每天一页的大字,不给钱便死抱着桌腿不肯上学,不给钱便撒泼打滚不给你一刻安静的工夫睡午觉。这样,钱的报酬功用已经变成贿赂了!“没有钱便不工作”,这原则并没错,不过在家里应用起来,便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似乎是太早地戕贼了人的性灵。

如果把钱的教育写成一本大书,我想也不过是上下两卷,上卷是钱怎样来,下卷是钱怎样去。

钱怎样来,只能由上一辈做一个榜样给下一辈看。示范的作用很大,孩子们无须很早就实习。讲到钱的去处,正当的用钱方法,(  可以从小就加以训练的。有人主张,一个家庭的经济应该对孩子们公开,月底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孩子全都到席,家长报告账目和预算,让大家公开讨论。在这民主的形式之下,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尊。大姐姐本来吵着买大衣,结果会自动放弃,移给弟弟妹妹买皮鞋用大哥哥本来争着要置自行车,结果也会自动放弃,移作冬天买煤之用。这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钱不但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还要顾及自己内心的平安。

家庭山点评:首先,小时候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就失去了自由掌控钱的能力,长大以后在花钱上就会走弯路,而且这些弯路付出的代价远比小时候大得多;同时,小孩子会变本加厉地去花钱,弥补小时候的缺失。这就像小时候不让小孩子玩手机,只能看管一时,大了以后,孩子失去监管,会像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所以,小时候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让他获取花钱的经验教训。比如文中的梁实秋用俭省的早餐钱买了想吃的糯米藕,其中的经验是大了以后无法比拟的。其次,梁实秋所说让孩子通过劳动换取额外零花钱的弊端,举例都是孩子做自己分内的事的要挟,并不是劳动的报酬。这是不能提倡的。此外,需要劳动报酬的只限于孩子额外的开支,至于孩子日常必要的开支如日常吃穿、学习用品等,是不需要通过劳动换取的,就像孩子做一定的家务是分内的责任而不用报酬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否则便如梁实秋所言抹杀了情分和人性。所以,给不给零花钱、做家务要不要给报酬,都是有限度的,最怕的是过犹不及的家长,把经给念歪了,过度使用劳动奖金,把孩子该做的事情也用钱来引诱,以至于误导孩子对劳动和金钱产生错觉。所以,任何方法都要适度适时使用,才能教子有方。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