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yáo)有两个聪明伶俐的儿子钟毓(yù)和钟会。
在他们十二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他们很有才智,有令名(好名声——家庭山注),就让钟繇带他们去觐见。
会面的时候,哥哥钟毓脸上出了汗,而弟弟钟会却没有。魏文帝于是先问钟毓:“你为什么脸上出汗?”钟毓回答说:“见到了皇上紧张得战战惶惶,所以汗出如浆。”
曹丕转而再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呢?”“见到了皇上紧张得战战栗栗,以至于汗不敢出。”钟会回答说。“果然名不虚传!”曹丕大声叫好说。
由于太紧张而脸上出冷汗,这是很常见的,几乎可以肯定钟毓没有造假。而钟会没有出汗是不是由于太紧张了,则不好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如果是的话,那也未免太胆怯了;但如果不是,那就不仅太胆大(欺君之罪?),也太有才了。
那么,到底钟会是太胆怯还是太胆大呢?
先来看另一个故事: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小时候,有一天趁父亲钟繇睡觉的时候,一块偷酒喝。钟繇发现后,没有马上呵斥他们——这才是成功家长的教育之道,而是对他们进行观察。结果,钟繇发现,钟毓先作拜后才喝酒,而钟会则直接喝酒而没有作拜。钟繇于是问钟毓为什么要作拜。“酒以成礼,不敢不拜。”意思是说,饮酒也是一种礼,所以要作拜。钟繇点头称是,转而又问钟会为什么没有作拜。“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钟会回答。意思是说,偷本就是非礼的行动,所以用不着行礼。
这个故事说明钟毓是一个重礼道、有敬畏之心的孩子,以他的性格在那个封建礼教社会肯定是吃得开的:十四岁为散骑侍郎,后任青州刺史、徐州都督、御史中丞等职,死后被追封为车骑将军,谥号惠侯。
钟会恰恰相反,是一个不屑于守礼、对礼节和权威缺乏敬畏之心的孩子。由此可见,钟会“汗不敢出”( )一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