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穷小子,他背负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
由于穷,孙少平连每份五分钱的三等菜——清水煮白萝卜也吃不起,只能将就着吃三等“非洲”馍——高粱面馍(一等白面馍、二等玉米面馍、三等高粱面馍,因为正好是白、黄、黑三种颜色,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家庭山注)。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孙少平总是挨到最后来到饭场——那里穷,没有食堂,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有时候,趁没人注意,他会迅速把菜盆里的残汤剩水舀到自己的碗里,再搀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蹲在房檐下吃下去。
尽管上这学是如此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gē láo)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
除了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当时他一下子就被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迷住了。那一天,他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duò)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让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那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由于他读书多,许多人很爱听他讲故事。这一点使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
后来,学校根据县宣传部和文化局的指示,要组织一个校一级的文艺宣传队,巡回到各公社宣传演出。孙少平被确定参加一幕小戏的演出并出演主角,还另出一个节目讲故事——《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一段。孙少平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宣传队,这使他第一次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演戏的时候,他还有机会穿上体面的戏装,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风度——他感觉别人也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演出中途,孙少平还参加了全区革命故事调讲会,得了个二等奖,一下子成了县里的“名人”。
从学校组织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到参加全区革命故事调讲会,尽管物质生活仍然没什么改变,但孙少平的精神世界却开始丰富起来。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
孙少平已经不象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家伙”;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 )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