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米,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作家。
1995年母亲节前夕,几米罹(lí)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后到十月的五个月内,他都待台北荣民总医院七一病房接受化疗。
其间,几米只回家兩次,每次只待一周。如今,这个病房摇身一变为“几米病房”。
踏进这间闪耀着传奇色彩的病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家属休息区,两大面墙贴着几米的画,一个男孩休闲地躺在绿草地上,微笑着仰望天空。护理站的墙上,则是一幅大大的彩色儿童木马。“能住进五彩缤纷的病房,也不赖。”有病人开心地表示。
几米病房还是一座示范病房。如果病人心情不好,医护人员会说:“你看,几米也住过这里,他都能病愈出院,画这么多有名的画。”病人也便受到鼓舞,认真接受化疗。
然而,实际上,几米并非是病愈出院的。以下摘自几米的《在我成为几米之前》:
第一次治疗进行了一个月,然后回家休息了一个星期。随着身体变弱,治疗的时间也愈来愈长,第二次治疗,我在医院躺了两个月。这段时间,因为免疫系统被破坏,平时的一点点小问题,现在都会变成大问题。如果不小心感冒,就可能并发肺炎,一点小伤口也可能造成感染,随时都要被小心翼翼地照料,这对病人和家属都是莫大的折磨。
这场病,带给我的恐惧实在太大了,大得我无法承受。
第三次治疗,我在医院里住了好久,我好想回家。出院前夕,我突然吐血。我担心如果医生知道,肯定不会放我走,因此硬是把这件事隐瞒起来,办了出院手续。
出院后,没有医师、护士的照料,才是恐惧的开始。每天醒来,都觉得是赚到了。在太太细心的照料下,我们寻求各种能让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我的身体日渐康复,我又开始画画了。
( )帮我忘记对疾病的恐惧,缓解了我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