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宝是个独生子,平时被娇养惯了,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一个周末,保宝在客厅看电视,妈妈因为和老公拌了几句嘴,老公气冲冲摔门而去,妈妈则一脸颓废地倒在床上,默默地掉眼泪……
不知什么时候,一只肉乎乎的小手轻轻在妈妈的头发上抚摸,另一只跑到她脸上替妈妈擦泪。妈妈睁开眼睛,看见儿子关切的小脸儿:“妈妈,你哭了?”说着,保宝爬到床上,把妈妈的头搂在怀里。那一刻,妈妈心中忽然有些要倾诉的冲动,但又怕儿子看见她脆弱的一面,将她树立的严厉妈妈的形象破坏掉,日后再教育他,他会不听,所以还是强打精神坐起来,说:“没事,保宝别担心,妈妈就是不太舒服。”然后收拾一下,准备去做饭。
就在这时,保宝却跑到客厅,小心翼翼地端来满满一杯水,说:“妈妈,喝点热水,病就好得快。”妈妈感动地接过杯子,心想:儿子长大了,会体贴人啦!正要表扬儿子几句,突然感觉手里黏黏的,一看,水杯半边杯沿上都是蜜。妈妈再跑到客厅看——新买的一瓶儿童蜂蜜三分之一都没了,茶几上还洒了一片,地上则全部是水…… 如果是往常,妈妈肯定大发雷霆,但这次没有:他只有4岁,就懂得照顾妈妈,是多么可贵啊!浪费是一时的,但这份拳拳爱心无价。妈妈把儿子抱起来,亲了一下。一边打扫“战场”,一边教他怎么倒热水不会被烫,蜂蜜怎么倒才不会洒。这次,保宝学得很认真,还很爷们儿地拍着胸脯说:“以后去幼儿园,带水的事儿包在我身上。”这件事让妈妈第一次看到了孩子生来就有的保护弱者的善良本能。
保宝上一年级时过寒假,有一天,妈妈感冒了,发高烧。外面飘着大雪,爸爸下乡办事,赶不回来。妈妈强撑着给儿子热了牛奶当早餐,便倒头睡过去。一觉睡到下午两点多,妈妈被儿子摇醒。“妈妈,我饿了。”妈妈迷迷糊糊的,连眼皮都懒得抬:“乖,妈头疼,你自己先吃点蛋糕,我一会儿起来煮面。行吗?”保宝答应了一声,妈妈则继续睡。
谁料,没一会儿工夫,保宝又来了。“妈妈,吃饭了,我煮的面条。吃饱才有力气养病。”保宝叫道。接过儿子端来的半碗面,妈妈感动得差点儿哭出来:虽然面条有点硬,但勉强也算熟了,而且放了盐和香油,还有长短不齐的几段火腿肠——妈妈( )亲手教过儿子,他能做成这样真的很不错。可以想见,他是完全凭着平日的观察记忆,用心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