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郑渊洁的故事之抗挫勇敢交际手术:为何说毅力不比关公差

点击:1483


郑渊洁(1955~),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当代著名作家、慈善家,“童话大王”。


1970年春季,为了当兵,15岁的郑渊洁在父亲的带领下,到医院根治自己的小肠疝(shàn)气。

住进医院外科后,医生为郑渊洁做了检查,告诉父子俩后天手术。医生还对郑渊洁说,如今都是针刺麻醉,希望郑渊洁能配合。“针刺麻醉是我国革命医务工作者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动手术不打麻药,只在耳朵上扎几针就行,优点很多,麻药都有副作用,而针刺麻醉没有任何副作用。”医生郑重地说。接下来,父亲签字同意该医院对郑渊洁实施针刺麻醉手术。

两天后,郑渊洁躺在无影灯下接受小肠疝气手术。麻醉师将几根针刺进郑渊洁右耳朵,再从一个小仪器盒中拽出导线,连接在针上,然后接通电源,郑渊洁耳朵上的针开始震颤,剧痛钻心。“太疼了!”郑渊洁喊叫。“一会儿就好了!”身边的护士对郑渊洁说。郑渊洁听见医生说:“开始吧。”

医生的手在郑渊洁腹部寻找下刀的方位。郑渊洁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手指触摸自己的皮肤。这说明他的皮肤完全“清醒”,根本没有被麻醉。当刀子切开皮肤时,郑渊洁发出了惨绝人寰(huán)的叫声——这绝对是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给一个活人动手术!豆大的汗珠层出不穷地出现在郑渊洁脸上,刀子每在他的腹中动一下,都给他带来难以名状的剧痛。为了给郑渊洁打气,护士在床边给他朗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说实话,肚子上的疼还能忍受,耳朵上针灸产生的疼却无法忍受。后来郑渊洁分析,针刺麻醉的实质是给患者的耳朵上制造另一个疼痛,以分散患者对手术部位的注意力。但其实这是( )

郑渊洁不得不靠默念毛主席语录渡过难关,起码念了500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其间,郑渊洁还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刮骨疗毒。郑渊洁觉得自己不比关公的毅力差。因为他也在没注射任何麻药的情况下,在针刺麻醉没起任何作用的情况下,接受了一次腹部手术,同时还在耳朵上外加了一刀。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