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年,社会心理学家华特·米谢尔给斯坦福大学附近的3-5岁的小孩做了一个跟踪研究。 
	实验人员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给了小孩每人一个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如果等15分钟再吃,实验人员回来后就会给他们加倍的棉花糖。十多年后,米谢尔发现,等待时间越长的小孩长大后在处理挫折、专注、表达、逻辑和计划等方面的能力越高,而且SAT(美国大学入学测验)分数也越高。这个棉花糖实验成了“延缓享乐”的经典研究。 
	2011年大脑成像显示,等待时间长的小孩和等待时间短的小孩相比,脑组织也的确有所不同。 
	当然,这个实验报告出来的时候,研究者并没有指出为什么有的小孩等的时间长,有的小孩迫不及待地吃了棉花糖。好在大家大多也不去多想,而是自然而然地认为,是有的小孩有耐心,而有的小孩受不了诱惑。 
	2012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员重新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孩子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个大人先在第一组孩子面前许了个没有兑现的诺言,再在第二组孩子面前也许了个兑现了的诺言。当然,两个诺言都和棉花糖没有任何关系。然后,继续了米谢尔的实验。结果发现,第( )组孩子比第( )组孩子延迟不吃棉花糖的时间要长4倍! 
	这说明在最早的棉花糖实验里,很有可能有些小孩马上把棉花糖吃了,不见得就是没有耐心,而是有可能他们生活在不太稳定的家庭和社区里,对他人没有信心,不大相信他人说的话。甚至有的小孩会认为,如果不把到手的棉花糖吃了,就会有人来抢。  
	所以,在教育问题上,决不可忽视社会、家庭环境亦即周围人,对小孩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