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哈佛大学文学系毕业,美国当代文学巨匠,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国家图书奖。 
	
 
	厄普代克从小是一个患有严重口吃的孩子。 
	10岁那年,厄普代克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话刚出口就遭致满堂哄笑,这让他第一次深刻体味到了口吃者的困窘。放学的路上,淘气的同学意犹未尽,学着他口吃的腔调轮番表演。 
	厄普代克倍感屈辱,哭泣着奔回家,责问母亲:为什么你要生下一个口吃的孩子?母亲无语,陪着他一起掉眼泪。此后,厄普代克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在学校里,他总是躲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静静地翻看各类书籍。 
	12岁那年的圣诞节,家里给厄普代克订了一份《纽约客》。厄普代克激动得彻夜难眠,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上面的每一个故事。终于有一天,厄普代克对母亲说:“妈妈,我也想写故事给《纽约客》。尽管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说话,但我可以像他们一样写东西。”母亲喜出望外,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就这样,厄普代克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历程。 
	高中那年,厄普代克寄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在焦灼的等待中,编辑的回信姗姗来迟,信中说:“你的小说语句拖沓冗长、含混晦涩,叫人读起来就像患了( )般地痛苦。建议你看看海明威的小说吧。” 
	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明快著称,厄普代克乍一看到,立刻不忍释手,被文中那种朴实精练的风格深深吸引,之前的沮丧一扫而光。整整3个月,厄普代克读遍海明威的所有小说,猛然领悟到,既然口吃令他很难与人沟通,那么就用最简洁流畅的文字代替自己来表达。 
	经过数月的积累与心灵的历练,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厄普代克胸中涌动,厄普代克再次拿起了笔。终于,厄普代克的第一篇短篇故事《费城来的朋友》在《纽约客》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