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年纪都在4岁左右。
一天,幼稚园园长让我到她办公室去,说有个小女孩想要到我的班上去,她天生残疾,腿部自膝以下常年套着支撑器,可以勉强挪移几步,但步态始终歪歪斜斜,难以保持平衡;而且任何轻微的推撞,都可能让她因重心失调翻倒在地。所以,她需要人抱着她“走动”,并得随时告诫其他孩子:经过她身旁时务必小心。
说实话,整天围绕15个4岁大的孩子转,已经让我只有招架之功,如今还要再添一个必须“小心轻放”的“瓷娃娃”!然而,我竟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和孩子们正在地毯上玩耍时,凯莉被她母亲抱过来。这一整天还算顺利,凯莉仅仅跌倒两次。接下来的几天,抱着凯莉往返于教室内外,目睹她对其他孩子自由奔跑的羡慕,我不禁想:不如鼓励她自己沿着走廊走动。我问凯莉:“愿意吗?”凯莉对我的提议非常兴奋。
次日活动的时候,我让助手带其他孩子去院子里玩,我陪凯莉进行她的首次尝试:凯莉沿着走廊走到隔壁教室的门口。虽然只是短短的十来步,却足以令凯莉和我欣喜若狂。但我的助手吓坏了:“教会这可怜的孩子走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把她抱到院子里去吧,别惹出什么祸来。”可凯莉拒绝了。这个小小的人儿,表现出惊人的固执。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练习一天比一天艰辛。我和凯莉的“行进”虽然缓慢,但风雨无阻。她当天走了多远,我就用粉笔在墙上画个记号。我发现,墙上的记号在不断向前延伸。渐渐地,其他孩子注意到我和凯莉的“行进”,他们自发地聚集在走廊周围,为凯莉点滴的前进欢呼喝彩。最后,凯莉可以独自走完整条走廊到院子里去!其他孩子众星捧月般围着凯莉,有的轻拍她的背部表示佩服,有的热烈拥抱着她给予鼓励。以后的几个星期,凯莉每天都走到院子里看同伴们嬉戏。我们谁也没有去搀扶她,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坚强!
但在12月中旬时,凯莉突然无故缺课一周。我打电话到她家里,被告知凯莉的父母去了曼哈顿接受每年的例行健康检查。
一天早晨,凯莉的母亲带着她出现在教室。这位母亲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您给过凯莉什么特别的教育吗?”“夫人,我不清楚您具体所指……”我隐隐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惶恐。“您让凯莉自己行走过吗?”惶恐逐渐弥漫开来,阻塞了我的大脑空间,思维和语言系统仿佛瞬间瘫痪。我怔怔呆立住:也许,我欠缺审慎的行为,让凯莉脆弱的双腿遭受到永久性伤害,她的余生将在轮椅中度过。我只好轻轻忏悔:“是的,请原谅我,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