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1974~),当代作家,《读者》、《特别关注》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语文课题组专家。
儿时,家里的一只母鸡不愿下蛋,母亲想杀掉它,在这个年里好好“犒(kào)劳”我们一回。
母亲不敢杀鸡,只好对我们说:“想吃鸡肉就自己动手”。
其实我们胆子更小,别人杀鸡的时候看都不敢看。可是鸡肉的香味开始在我们的肚子里翻滚了,不杀鸡就吃不到鸡肉,想吃鸡肉下手就要狠点儿。我硬着头皮准备去“行凶”了,只为了满足一下日渐干瘪的肚皮。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与鸡展开了一场搏斗,满头大汗,一地鸡毛。我把鸡摁在木桩上,手里的刀却迟迟不敢落下。鸡在那里不停地蹬腿拧脖,嗓子都哑了。整整一个上午,我的刀子也没落下去,鸡已经累得只剩下半口气了,巴不得我手起刀落,以免去它的苦楚。最后,我运足气力一刀砍了下去,可是鸡却奔逃而去。
我惊魂未定,再看手上的刀,原来是自己太紧张,把刀拿反了,只是用刀背剁了一下鸡脖子。结果,鸡没杀成,倒把鸡吓破了胆儿,每天提着一副哑嗓子东窜西窜地( )着我。
说来也怪,自从受过惊吓之后,这只母鸡竟然真的“吓屙”了——开始下蛋了。而且是一天一个连着下,从不间断。大概是它也想明白了,哪一天下不出蛋来,哪一天还得挨宰,所以就这么拼命往外“屙”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