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刚从一所学校出来,在于丹老师担任总策划的某杂志做小编辑。初入行,稿源缺乏,手头上没有几个合乎杂志风格的作者,很是头疼。
做了一段时间,我才慢慢理出头绪来,结识了不少作者朋友,甚至也有自己写稿的编辑同行,汤姐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家青年刊物的骨干编辑,写得一手漂亮的华章,文字间似有清幽的月光和疏朗的清风。
有一期快截稿的时候,我主管的“看碟”栏目,连送几篇都被毙了,急缺稿,让我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打电话向汤姐求助,第二天她便将电影《U—571》观后文字传真过来,超棒。送审,主编很爽快地签下“发”字!那一刻,我如释重负。
转眼新一期又要交稿了,“看碟”又没有让我满意的稿子,习惯性地又拨通了汤姐的电话。
汤姐在电话里说:“我也要编稿子,实在抽不出空来看碟,给你写呀!虽然我也写东西,但我不是专门写影评的,上次是纯粹帮你,你不能再让我为难了。你得发现甚至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不能老指望我对你的帮助。”
她的这番话,让尴尬至极的我顿生一股莫名的火气。我认为请她写稿,是看得起她,孰料却遭到这番批评和训斥。
但没多久,我深深理解了汤姐,并明白一个道理——陷入困顿,找朋友帮( )次,无可厚非,但从此依赖上了朋友的善意,显然不合乎常理了。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