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王二娃的故事之抗挫勇敢责任爱国反抗—为何建立抗日纪念馆

点击:883


侵华日军扰袭村子时,王二娃当年13岁,直至他上世纪90年代初去世,老人一直清楚记得当年的情形,多次向后人讲述。

那年冬天,一股日军来到村子,看见村口拴着耕牛,众人立即来了兴致,拎刀上前,当场砍掉一块牛屁股肉,生火烤食。鲜血飞溅,牛疼得嗷嗷叫,有村民上前欲要阻拦,只见日军举着刀枪,嘴里哇啦哇啦乱叫,吓得人不敢近前。村民们没有贸然与他们正面冲突,而暗地里与日军斗争的号角悄然吹响。

日军攻下汝州,遂向登封、新密一带转移部队,誓要扩大势力范围。王二娃作为“壮丁”,亦被日军拉去运送物资。为防止壮丁们逃跑,日军使出了“绝招儿”,即用尖刀把每个人的右手腕扎个洞后,扯根( )像穿羊肉串一样,把大家穿起来。鲜血流淌,有人疼得惨叫,日军听得不耐烦,一刀下去,结束其性命,将尸首滚落深山。置身其间,王二娃疼得汗水湿透了棉袄,但是他忍住了喊叫。日军押着他们,将物资转运至登封境内,突遭一股火力猛烈抵抗。混乱中,王二娃弄断铁丝,朝家乡方向一路狂奔。

王二娃回到了村子,但是那个山青水美的故乡,已变作一片废墟;多位亲友被杀,何处可以生计呢?和那个时代一样,这位少年,陷入极度迷茫中。这时,一支由皮定均将军指挥的部队来到了段子铺村,并将抗日临时指挥部设在桃花山脚下。当知道这支部队作风严谨、为民众谋幸福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王二娃做了3年通信员,没有跟随部队走更远,他选择留守家乡,娶妻生子——这是一个农民最为现实、朴素的想法。

然而随着生活富足,一个更大、更迫切的梦想,在王二娃脑海勾勒出来——依托当年皮定均将军抗日指挥部旧址,修建一座抗日纪念馆,供后人瞻仰、铭记历史。为了这个梦想,王二娃可谓绞尽脑汁,不惜挨皮肉之苦。“文革”期间,他把当年收藏的日军损坏枪支悄悄存放在后山,待到上世纪80年代,才把它们挖出来面世。

“在汝州、登封一带,民间散落许多抗日遗物。”王二娃的儿子王登科动情地说,和父亲一通促膝长谈,父亲把他的心思和想法和盘托出,因其年事渐高,无力再张罗收集这些东西。“从俺爹手里,我接过了接力棒。”

20024月,王登科的抗日纪念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立即吸引了社会各界民众。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