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受卡尔·威特的教育启发,形成了她的自然教育理论,她教育自己3岁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写出了诗歌和散文,4岁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能运用8国语言,9岁进入大学。她提出,早教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从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中,我发现,父母们超越理智的无私的包办行为,不但剥夺了孩子发展自身能力的权利,还会使他们丧失自信与勇气,并使他们感到恐惧,没有安全感。 
	我的老同学哈里森太太的丈夫因意外事故去世后,我发现,哈里森太太把那份感情转移到了儿子大卫身上,她太溺爱大卫了:现在,大卫已经4岁了,还是什么也不会干,喂饭、穿衣、穿鞋都要妈妈代劳。为了不让儿子出意外,哈里森太太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大卫,到哪里去都要带着他。为了确保大卫的安全,哈里森甚至还禁止大卫到院子外面去玩。在这样的教育下,大卫变成了一个无能、孤僻的孩子。我刚到他家时,大卫甚至连话都不敢跟我说。 
	看到哈里森太太对待孩子的方式,我几乎忍无可忍,我花了几天时间说服她把大卫送到幼儿园去。我想如果大卫离开妈妈,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环境去,一定会变得好点。然而和那些孩子相比,大卫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也不肯学自己做,只是闹着要妈妈。尽管我劝了哈里森太太很长时间,她还是把他接回了家,让他继续像过去那样生活。 
	为使哈里森太太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我邀请她带大卫和我们一起到我姐姐的别墅去度假。当她看到与大卫同岁的维尼夫雷特什么事都会做时感到非常惊讶。后来,她把维尼夫雷特的自信独立与大卫的畏缩无能作了对比,哈里森太太逐渐明白了哪种教育方法对孩子更好。 
	那天晚上,孩子们由于玩了一天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大卫不肯睡觉,在桌边磨蹭,想要妈妈和他一起睡觉。如果是以前哈里森太太一定会放下一切来满足儿子的要求。但是这一次,她平静地耐心而温柔地劝儿子自己睡。看到妈妈不再纵容自己,大卫开始闹了,他跺着脚大哭,还在地上打滚。但哈里森太太只是看了看他,就不再管他。大卫闹了一会儿,发现没有人理睬他,他也确实非常困了,只好爬起来自己去睡觉。 
	从那之后,哈里森太太就( )了对儿子的态度,因为她懂得了该怎样培养孩子。 
	几年后,我又见到了大卫,他已经长成一个坚强的大孩子了,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照料寡居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