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吉吉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周艳就开始了手绘书信,每月要寄出去一两封。
周艳还自制了“属于母女二人”的小书、台历,用绘画、文字拼音等方式,鼓励女儿在生活中克服困难,自信健康地成长。
周艳说,异居两地的母女俩通常每月只能团聚一次。但这并不会为母女交流带来阻碍。平日里,母女俩除了电话和视频交流外,还有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书信。这些书信中,母亲通常会配上自己绘制的“应景”暖心图画,再搭配上一些问候和关怀的文字。
“亲爱的幺儿,最可爱的安娜小公主,今天是冬至,北方人要吃饺子,而我们四川人的习惯是喝补药汤。因为从今天开始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大家在今天喝补药汤就是为了抵抗(dǐ kàng)这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日子。妈妈想到了你,虽然我们都喝了汤,但妈妈多想亲自熬(áo)一锅鲜美的汤,然后躲进礼物盒子,飞到你身边……”由于女儿识字还并不多,周艳给部分复杂词语标注了拼音。
“最近捏了个你穿着安娜公主衣裙的软陶小人,妈妈把她放在了办公桌上,这样你就每天都在陪着妈妈上班了,妈妈也因此有了动力,努力工作。希望你也要努力哟,因为我们约好要一起进步,做更优秀的自己。勾勾小指头,一百年,不许变哟!”
简单的图文,简单的语句,分享快乐,传递思念。
周艳说,有一次女儿收到书信后打电话说:“收到妈妈的信,全班小朋友都一起来读,读到‘妈妈永远爱你’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J了。”在电话那头,女儿周吉吉也J了。
“虽然孩子不在身边,我想让她内心更加丰富,更加强大。”周艳认为“用手写书信表达,能过滤掉生活中的浮躁”。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