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明患抑郁症18年,他因此退学,数度走出村庄到城里打工,却一次次因犯病而被禁锢回黄土地。“要是有那么一天,我病好了,还是想感受城里的世界。”抑郁严重时,杨思明觉得自己要被掰成两半。“那种痛苦我说不出来,绝望,就是想死。你们在阳光下有希望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中学时代的杨思明,成绩稳居班里前十,杨思明想着有一天能去城市里生活,不再像父辈一样困在几亩土地上。可到了高二,成绩一次次下滑。“越来越自卑,看到镇上孩子学得轻快还考得好,那我咋这差。”
那是1998年,杨思明一直以为,自己是神经衰弱,伴随着失眠、头痛。他愈发沉默,一天说几句话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晚上回到宿舍,杨思明想和室友说话。但杨思明就是不敢讲。他在上铺憋得难受,只能跳下床,跑到学校的公共厕所,一个人喘着长气低吼。
没有人注意到杨思明的痛苦,大家只觉得他内向少言。直到高三退学时,班主任也只是捶着他的胸口说“你这小子就不好好学。”
回到村里,杨思明的状态仍不见好转。看到电视里播的广告,他就买回健脑片吃。直到2003年,他到北京挂了专家号,才第一次听说“抑郁症”这个名字。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平均15人中就有一人患病。石浩就是一位患有躁狂抑郁症患者。9年间,石浩换了多份工作,每一次都因躁郁症发作而中断。
石浩不再是那个从北大附中一路升至中国农大的骄傲。那时,他参加大大小小的数学竞赛,获了不少奖项。他怀念学生时期,智商是144+的时候。3年前,石浩养了一只折耳猫,成为他最亲密的陪伴。更多时候,他会一个人坐在家里对着( )说话。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