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懒。)
儿子女儿相继出生后,郜莹一心想付出全部的爱给孩子,生活重心全在两个小家伙身上。但是渐渐地她发现,生活中永远有做不完的家务,只有在哄睡了两个孩子后,她才能有片刻的安宁。她不禁问自己,如果此刻自己被宣布得了不治之症,会不会有“我还没有享受过人生”的遗憾?经营一个圆满的家庭,真的需要女人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吗?她反复思考,不得其解。
郜莹35岁那年,3岁半的女儿被确诊患了急性骨髓炎,生死难料。郜莹顿悟:生命是一个“成为自己”的过程,不能虚度,更不必做无谓的牺牲。
顿悟之后,郜莹就像换了一个人,不仅醉心于自己的事业,而且还在家里当起了甩手掌柜。她向儿子女儿宣布,从此以后妈妈不再做他们的保姆、快递员、辅导员,甚至闹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打理,她统统不再干涉,因为妈妈有自己的事情——写作。
起初,郜莹的家里一片混乱。儿子找不到东西,向妈妈求助,郜莹用“等一下”来拖延,用“忘记了”来推托;4岁的女儿不会自己上厕所,手上、衣裤上沾上了粪便,郜莹也置之不理,让孩子自己清洗。有一天晚上,郜莹发现女儿准备穿着校服上床睡觉。一问才知道,原来女儿怕早上迟到,为了节省时间,干脆提早穿上校服,明早爬起来就能出门了。看着女儿忧心忡忡的小模样,郜莹差点就脱口而出:“妈妈明早叫你起床,保证你不迟到!”但她忍住了,只是建议女儿将闹钟调快5分钟,留出充足的时间穿衣洗漱。
儿子学习成绩不佳,抱怨妈妈只知道过自己的生活,而不能像别的家长那样给他辅导功课。郜莹不买账:“又不是我们做爸妈的要考试,我们又不能帮你拿高分,为什么不能正常地过日子?”
“我知道孩子不理解我的变化,但是不理解又能怎样?有些事情,妈妈每多做一件,孩子就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生命的温室只会诞生出生命的灾难。”看着两个年幼的、事事依靠父母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学习自理生活,郜莹的内心非常痛苦,但她认为值得,因为她明白,此时她的“无情”,是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合格品”。真正的母爱是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看着孩子走出母亲的篱笆墙,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果然,尽管儿女不时抱怨妈妈狠心、懒惰,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迅速增强,大小事情都能自己搞定。
当甩手掌相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撒手不管,更不意味着抛弃母爱。郜莹要做的,是用心不用力的妈妈。
(摘编自郜莹《为了孩子好,甘做“坏妈妈”》)
关键词:甩手掌柜
家庭山:家长用心不用力,孩子才成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