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抢——一是其人之道,二是自己的东西不是偷)
沁源军民组织了两个公安队员和四个民兵骨干,成立了一个“抢粮小组”摸进城关,不仅“抢”回了大量粮食,还摸清了敌人的底细。原来,偌大一个沁源县城,除了敌伪兵营外,原来只住了三户“人家”,一家是“随军合作社”,一家妓院,一家蒸馍铺。除此以外就只有饿得到处乱窜、与敌人争食的野狗——沁源,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后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了“抢粮”的行列。“抢粮”也成为了一项群众性的运动。每到天黑,老百姓就像赶夜市一样,走出山沟,摸进敌人据点。沁源城内北街一位妇女,几次摸黑回到自己的家,不仅抢出了自家的粮食,竟还到敌人的粮站,把敌人装好的五斗小麦也找了出来。到后来,“抢粮运动”甚至发展成了“抢劫运动”,一位双腿残废的退伍军人摸到据点里,抢了敌人一匹马;一位民兵英雄摸进据点,甚至扛了敌人一箱子弹出来。交口的据点里有六副水桶,一夜之间被抢去了,甚至加井上的辘轳,碾盘上的转轴也被群众拿走,敌人喝不上水,碾不出麦,只能嚼麦粒来吃。
庄稼熟了,据点里的敌人调来援兵,拉来民夫,组织了“抢收队”企图把粮食抢回据点里去。沁源于是把全县民兵集中起来,配合主力部队,来一个“反抢收”。敌人收割时,民兵四处打冷枪,敌人把麦子捆好准备运走时,部队发起突然攻击,那些被拉来的民夫本来就不愿替敌人卖命,一听枪声便一哄而散,我方的“抢收队”便将敌人替我们收割的麦子全部拉回山里。围困到后来,日军断了粮,只好杀马吃,而伪军没有马可杀,又抢不到东西,只能啃马骨头。
1945年4月21日,太岳《新华日报》载文《沁源人民的胜利》,文中说:“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8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
(本文改编自关明的《不屈的沁源》)
关键词:抢回来
家庭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