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勋,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环境保护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睢宁县“十佳人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的师生们在朱以勋校长带动下,坚持开展着一场爱鸟运动。
在那儿,护鸟小分队、小鸟医院、红领巾气象站、饲养小组样样俱全,他们节假日给小鸟过节,繁育季节在树上挂鸟巢。他们虽然经常吃不饱饭,随时都可能辍学,但雨雪天还不忘给小鸟投食送饭,甚至把过年才能吃上的饺子省下来给小鸟吃。至于学校的老师们,住在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房子里,五个月发不出工资,每天的伙食费只有两角五分。然而,就是这样,他们还一直带着学生向社会做爱鸟宣传,并与捕鸟分子做斗争。“大余村树上的叶子总是绿绿的,早晨起来,到处都是小鸟的鸣叫声。每家屋顶上,都能看到几窝小鸟,而邻村不少树的叶子都让虫子吃光了。大余村的粮食总产量在不断增加,而农药的使用量却逐年减少。”这是他们爱鸟的结果。
大余小学的师生不仅自己爱鸟,还向全国发出了《爱益虫、鸟、兽倡议书》。三百多个学校在上面签了名,学校的名气大了。全国第四届鸟类学术研讨会向朱校长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参加会议。朱校长拿着邀请信去找县长,县长一看:“好事!”批了张条子——经费由县教育局解决。朱校长拿着条子来到县教育局,教育局一看:“嗯,好事!”也批了张条子——经费由邱集乡解决。朱校长拿着条子到乡里,乡里说:“好事!经费由大余小学解决。”可当时,大余小学一个老师一个月的办公经费是三块钱。于是,朱校长自己也批了张条子:经费由朱以勋自己解决。而后,朱校长兜里揣着几十元钱动身了。
在会上,朱以勋的发言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大家都想知道他和他的学生是怎样保护环境的,可谁也不知道,他兜里还有几个钱。饭钱没有了,吃回去的路费;路费吃光了,就以水代饭。整整三天,朱校长饿着肚子参加会议。后来,实在挺不住了,就只好到街上转悠,想找吃的。角落里,一盒长了绿毛的月饼救了他。这位中国农村的小学校长,就是靠着这盒长了绿毛的月饼,开完了这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会开完了,大车小车接专家教授们走了。朱校长没钱回去,他举目无亲,脱下身上穿的衣服,卖了当路费。
当朱校长风雨兼程,带着会上专家学者对大余小学的肯定和希望赶回校园后,一眼看到,学校那棵枝繁叶茂落满小鸟的大树,趁他不在,被人砍了。他一下愣在那里,“树都没有了,我还活什么!”
那天晚上,夜深人静。朱校长拿着一瓶农药,站到了那树坑旁。从午夜到黎明,朱校长守着那个树坑,跳下去爬上来,爬上来又跳下去。这时候,一粒( )屎突然落在他的手上——这粒( )屎救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