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恽,东汉人,曾为皇太子教书,后任长沙太守。
郅恽(zhì yùn)出身贫寒,十二岁丧母,靠自学成才。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年仅20多岁的郅恽打起背包,直奔长安,以天象为由,上书劝谏(jiàn)王莽退位。“我听说智慧的人顺应天意来成就自己的大德,愚昧(mèi)的人悖(bèi)逆天意以致招惹祸患。上天降下告诫,就是想要陛下回归大臣之位。陛下应该顺应天命,将祸患扭转为福祉(zhǐ)。”郅恽说。
按理说,郅恽以一介平民之身为民请命是应该得到嘉奖的,但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并不是一个顺应天命反倒有违天命篡(cuàn)夺皇位的人。也因此,王莽大怒,下诏查办,以大逆之罪关进监狱,幸好后来赶上大赦,才捡回一条命。
光武帝刘秀时,郅恽客居江夏(今汉口),被江夏郡守举为孝廉,后被刘秀封为看守城门的小官。
一次,刘秀外出打猎,车驾及随从回城时,城门早就关了。侍从们命令开门,但却遭到郅恽一口回绝:按照国家法令,夜间禁止出入城门。刘秀无奈,只得从别的城门入城。
次日,刘秀刚想查一查是谁这么大胆子,居然敢不让皇帝进城,但还没等下诏书,郅恽的道奏折送了上来。刘秀打开后见上面写的是:“昔日文王不敢贪恋游玩打猎,而把天下万民挂在心上。可是陛下您远远地跑到山林打猎,夜以继日,社稷(jì)宗庙怎么办?小臣实在为皇上担忧啊。”很明显,这不但不是请罪书,倒是劝谏刘秀的问罪书了——这也难怪,郅恽本来就是一个直言劝谏毫无顾忌的人。
好在刘秀和王莽完全不同,是一个开国皇帝,而开国皇帝通常是从谏如流的,也因此,刘秀不但给予郅恽物质奖励,还给他升了官,做了太子的老师。
为什么郅恽两次直言劝谏批评皇上,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前者还几乎丢了小命?这跟( )的性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