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米丘林的故事之抗挫兴趣劳动创造—怎样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点击:492


伊万·弗拉基米洛维奇·米丘林1855-1935),前苏联卓越的园艺学家,米丘林学说创始人“科学技术劳动英雄”。

米丘林一生培育了350多种植物新品种,建立了米丘林学院,提出了“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必须向大自然索取”的格言。

米丘林出生在一个果树管理员家庭,从小家境贫寒,没念过多少书,但受父亲影响,米丘林对园艺学产生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米丘林一边研究植物学,一边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

为了把南方的果树移植到北方,米丘林买了一块地,试着把南方的优良品种嫁接到北方耐寒品种的枝木上。可是,嫁接的枝条虽然活了,但严寒来临后,所有嫁接的枝条都被冻死了。

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和琢磨,米丘林认识到主要是因为嫁接的枝条是成年纯种的缘故,而成年的枝条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不易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异。于是,米丘林改用南方果树的幼苗进行嫁接试验。

为了试验幼苗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情况,米丘林在两块不同土质的地方进行幼苗的嫁接试验。经过试验,米丘林发现在园里一块土壤贫瘠()的沙地上长出的幼苗比较耐寒,嫁接成功的几率 )。米丘林由此得出“土壤肥,环境条件好,幼苗必然长娇了,因此不能耐寒”的道理。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