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1941-2017),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首位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一天,丛翔同学迟到了。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于:怎么来晚了?这对你来说,还是第一次呢!
丛:睡过头,起晚了。
于:早饭没来得及吃吧?
丛:没。
于:(凑到丛的耳边)下课后到办公室去,我抽屉(tì)里有饼干。
丛:谢谢老师!不过,我不吃。
于:必须吃!你妈妈多次对我说(说明和家长沟通好),你对吃饭很不当一回事。
丛翔回到座位后,我对全班学生说:“谁想吃我的饼干,明天也可以晚来一会儿。”
没承想,学生中居然还真有说“明天我晚来”的!一下子把同学逗乐了。
对迟到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甚至怀有敬意。为什么?因为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迟到了,在校门口徘徊(pái huái)了半天也不敢进,最终选择了逃学。面对迟到了,又敢在门口喊一声“报告”的学生,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真的自愧(kuì)不如!
我在《教海漫记》一书里,记了这么一件事:
一天,我路过教室门口,发现刘云站在教室门口,头低着,鼻涕从鼻孔里探出头来,一个大书包拾在手里。
“是迟到了,还是犯错误被老师撵(niǎn)出来了?”
“迟到了。”他轻吸了一下鼻子。
我推开门,对正在上数学课的候老师说:“迟到了,敢进校门,敢在教室门外喊一声‘报告’,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凭这一点,我看是不是让刘云进教室听课?”
候老师点头同意。
我对全班学生说:“我小的时候,有一天,迟到了,连校门也不敢进,在大门口转悠了半天,又背着书包回家了。我不如刘云。”
刘云把快要“过河”的鼻涕(tì)迅速擦掉,偷偷地笑了。
一句话,化“窘(jiǒng)迫”为“轻松”。而且,在我的记忆中,刘云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 )及( )的理解,就是“已所不欲,勿(wù)施于人”。迟到了的同学何尝不爱面子?偷黄瓜的学生事后何尝不难为情?于是我选择了不伤他们面子的处理方式。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