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1941-2017),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建国以来为个人举办教学研讨会第一人,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首位名师。
在徐州师范读书时,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刚接到一个新班的老师点名时,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有人起名喜欢用冷僻字),便故意将这个学生的名字“漏掉”不读。点完后,老师问:“都点到了吗?”被漏掉的学生起身说:“老师,没点我。”“你叫什么名字?”该生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这位老师一边重复着这位学生的名字,一边装出在点名册上找到的样子,说:“对不起,刚才看马虎眼了。”
历史真有“惊人的相似”!
1962年我刚参加工作,接的是一个三年级班,点名时也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姓——訾(zī)!该生叫訾建华。
本来也想“虚荣”一下,幸亏孔子的话在耳边响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訾”字,问小朋友:“这个字念什么呀?老师第一次见这个姓。”
全班小朋友当然都认识,齐声说:“ zī!”
我说:“和你们一见面,我就有了一个( )——认识了‘訾’字。谢谢你们!”
人非圣贤,孰(shú)能全知?无知不怕,只要正确处理,无知就成了有知,就变成了教育资源。
家庭山点评:于永正老师的这个方法好在哪儿?
一是诚心。于老师没有被虚荣心迷失自己,他实话实说,敢于暴露自己的“无知”,是真君子。这一点相信多数教师都能做到。
不过,于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还有一手: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