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1990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作者简介:姚秦川,杂志签约作家。
钱穆虽然著作等身,但却为人低调性情谦逊(xùn),这与其小时候父亲对他的一次教诲(huì)密不可分。
幼年时的钱穆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当时,钱穆最喜欢看的书是由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顾不上吃饭,先要找出书来读上一段。9岁那年,钱穆已经能顺利地背诵《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
一天,父亲的几位好友来家里做客,饶(ráo)有兴趣地将钱穆叫到身边,打算考考这个小家伙。一位客人让钱穆背诵一段《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结果钱穆张口一字不落非常流利地全部背了出来。在座的几个人连连拍手称奇,纷纷夸奖钱穆是个小神童,将来必成大器。
听了大人们的赞扬后,钱穆也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还自告奋勇地又为大家背诵了《三国演义》里面的几个章节,又引来一片叫好声。一旁的父亲却皱起了眉头,但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父亲意外地将钱穆叫到身边,让他和自己一起外出散步。
在走到一个小桥跟前时,父亲指着桥问钱穆:“你知道‘桥’字怎么写吗?”钱穆( )声回答道:“当然知道!”父亲紧接着又问:“如果将桥字的木字旁换作马字旁,会变成什么字呢?”钱穆回答是“骄”字。这时,父亲拉过钱穆的双手,郑重地问道:“骄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直到这时,钱穆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让他出来散步,并带他来到这里的用意——原来父亲是借机教导他做人不但要谦虚,更不能骄傲自大。当时,意识到错误的钱穆( )声回答:“知道了。”
(家庭山点评:古语所云“规过私室、杨善公堂”不但指的是大人,同样也适用于孩子,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或者说“小面子”,需要家长维护。钱穆的父亲批评孩子可以说是个高手。他不但懂得“规过私室”,还善于“循循善诱”,也就是不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通过让孩子自己悟出“骄”字引导其自省、反思。这样的“规过”等于还是没有批评——是自我批评。显然,这种批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直抵人心,效果肯定非常好。)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