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李克;出处:启迪与智慧。
记得那是刚入学的第三个周末,我收拾了脏衣服,带了几本要复习的课本回家。
学校到码头的距离并不近,不过我没有选择坐公交车,因为这条路上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繁茂的大树上有鸟叫声,路旁开满了蔷薇花……我一边欣赏一边往前走,突然一脚踩空,重重地摔倒在地。没感觉到有多疼,就是全身冷得发抖——原来我摔进了泥坑!
站起身后,我拼命地想把身上的湿泥抹掉,但是发现越抹越多,不仅沾满了双手,甚至还蹭到脸上。我想找些水清洗一下,但周围没有水,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我感觉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捂着嘴笑,就像在嘲笑一只滑稽的小怪兽。我捂着脸奋力跑向码头,希望能在河边洗洗。可来到码头时,轮船已经开始鸣笛,我不想错过,只好赶紧登船。当我走到甲板上时,所有人开始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得前仰后合。我不敢进船舱,只能静静坐在甲板的角落里。直到船开到对岸,我才去河边清洗掉身上的泥。衣服被洗得湿透,我依旧能清楚地听到每个人的笑声。
我低着头,快速朝着家的方向跑去。见到母亲时,她吃惊地问发生了什么,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我摔进了泥坑里,全身沾满了泥,直到过了河,才把身上的泥洗掉。一路上,我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我。下周一还怎么回去上学!路上的人肯定都会笑死我的!”我哭着说。“你先洗澡,换掉衣服,我带你去走一趟!”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边把干净衣服递给我,一边说:“你说全世界的人都嘲笑你?我们一起出门看看,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听完母亲的话,我更加恐惧,不想再走那条路。母亲鼓励道:“孩子,只有找到答案才能放下心中的忧虑!”
洗完澡,母亲带我出了门。她嘱咐我什么都别说,站在一边看就行。上船后,母亲挨个询问:“刚才你看见一个浑身沾满泥的男孩儿了吗?跟我身边的这个孩子一样大。”所有人都摇头表示没见过,甚至还有人关心是不是需要报警。来到巴利纳斯洛时,母亲一路上见人就问同样的话,但所有人都回答:没有见过。直到走到那个泥坑,母亲至少问了100个人,然而( )一个人知道我出过的丑,更没有人嘲笑我。
“孩子,你说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你,但是你看到了,大家甚至都没有见过一个全身沾满泥的男孩儿,更别说嘲笑你了!”母亲说。
(家庭山点评:孩子在外受挫后,家庭这时候应该是给孩子温暖和力量的庇护所,而不是父母训斥雪上加霜给孩子二次伤害——那样孩子就彻底悲剧了。家长当然也可以批评,但这个批评是帮孩子摆脱困境,而且批评不只是口头说教,而是加以行动——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具体形象的沟通更好理解,印象也更深刻。就像文章里这位母亲的做法就非常好:一是没有训斥孩子——如果是那样,孩子以后有了麻烦就不会跟家长说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二是给孩子减轻伤害,带去温暖——让孩子洗澡,换洗干净的衣服;三是行动起来,让孩子亲身感受人生道理提高认识——一起出门看看。这最后一点是最高明的,许多成功的家长往往都是在“做” 而不是“说”的过程中,给孩子“看到”道理而不是“听到”道理的。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这样做费事儿,因为单纯说教是省事儿,但却解决不了事儿。一定要抽出时间用在孩子身上,避免将来花费更多时间而不得。)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