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晴晴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平时很听妈妈话,就是胆子特别小。
妈妈让她跳个舞,她跳一步就停下来问妈妈跳得对不对;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组织小朋友们表演节目,晴晴不肯参加,虽然最后勉强参加了,也要站在最后排。回答大人的问题时她总是犹豫不决,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生怕说错了似的。老师说,在上手工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拿到材料就很快开始做了,但是晴晴总是很犹豫,表现得好像反应有点慢。妈妈不放心,带晴晴去做了智力测查,结果都正常。
专业人通过与晴晴接触,认为晴晴的问题在于自信心不足,让妈妈在教育中注意提升晴晴的自信心。
首先,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1、家长过于担心、过度保护。孩子都需要在不断的体验当中去获得信心,也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如果成人总是把他看作柔弱的个体,怕孩子受伤,不允许孩子去体验,这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机会。比如说,孩子搬一个小凳子,家长怕摔倒,不让孩子搬。也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总是想竭尽全力的照顾和保护。殊不知,家长的过度替代让孩子没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不利于信心的建立。
2、家长过于急躁、过高期待。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在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时会对孩子吼叫;有些家长则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考虑幼儿的兴趣、愿望和实际能力水平,一味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从心里觉得自己不够好,渐渐使幼儿产生失败的挫折感,养成遇事畏惧退缩的习惯,从而走向自卑。
3、孩子缺少乐趣和成功体验。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自己的孩子智力方面的培养,在让孩上幼儿园的同时还让学习各种兴趣班。有的小孩学的兴趣班不只一个,即使是幼儿不感兴趣的事情,家长也常自以为是逼迫孩子学习。由此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缺少快乐成功的体验,甚至由于家长的横加指责和盲目攀比,导致孩子觉得自己差劲做不好,产生自卑心理。
4、自身能力相对不足:孩子与大人一样,生活在群体之中。一些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卑。当然,孩子能力大小跟家庭影响关系密切。比如,有些家庭环境非常沉默的家长和孩子交流少,导致孩子语言能力比落后;家庭过度保护,限制孩子活动,导致孩子动手能力比较落后。当孩子觉得其他小朋友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到时就容易产生自卑。
现在看看,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欣赏优点,看到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小小优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而且,家长从心里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好孩子。这份信任传递给孩子,是很容易激发孩子信心的。
2、不要贬损,保护自尊。幼儿年龄虽小但是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家长一定不可以用伤害人格、自尊的话指责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没出息!”生你有什么用?”“你怎么笨得要死呀!”这些话,都是很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因此要避免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一个被尊重的孩子才是有信心的孩子。
3、允许尝试,培养技能。帮助孩子获得基本技能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当孩子能独立地完成一件作品或当他的表现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很强的满足感,他就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对事情的热情和兴趣时,只要是安全的,家长就要允许孩子去尝试。不要害怕孩子添麻烦,也不要责备孩子做不好。要知道,孩子的基本技能就是在不断尝试和试错中培养起来的。
4、创造机会,享受成功。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让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丧失自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尽量创造让孩子体验( )的机会,安排一些孩子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让孩子去做。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