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西西在同学心目中,是位爱说爱笑爱交流的女孩,但是最近在家里,却跟父母很少说话。
西西小时候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妈妈的记忆中,女儿小时候很乖巧,每次妈妈下班回家,西西就把玩具丢下,跑到妈妈身边,张开双臂,拥抱妈妈,然后整个晚上都和妈妈有说不够的话。
但是,自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一切都变了,西西越来越不喜欢和妈妈说话。有时候妈妈主动问,西西还嫌烦,回应起来也没有好态度,一副懒得说爱搭不理的样子。但是,不爱搭理妈妈的西西,在接到同学的电话,却是连蹦带跳的和同学聊起天来,话题不断……
西西妈妈心里很失落,怎么自己养大的女儿,却与自己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先来看看青春期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的原因。
1、独立意识增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生骤变。他们的独立意识加强,希望能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竭力想摆脱家长的管束;对成人将自己当成小孩子的看法非常的反感;许多事情不愿与父母商量……国外心理学家曾通过一项对2万多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读自己的想法,但之后却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是孩子有了问题和想法后,更愿意与朋友沟通,而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对成人依然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尤其反感,并为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感到莫大痛苦。与此同时,他们开始积极寻求伙伴关系,扩大社会交往,在与同龄人的沟通中去寻找平等的、不受约束的“成人感”。
2、反抗意识增强。青春期孩子内心中的风暴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来得突然猛烈,而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一成长变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于是感到措手不及。这个时候,依然采用以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比如,不停地询问或者唠叨;甚至有的家长想强硬地扭转这种局面。殊不知,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琐砰的唠叨,或者仅仅停留在吃穿用方面的关心,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而强硬的语言和手段,会让他们觉得不被尊重,进而激起更大的逆反,导致更加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再来看看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渴望。
1、渴望被尊重。希望理解和尊重是青春期孩子的需求。他们渴望家长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体谅、鼓励、默默地支持他们,给他们“面子”。
2、渴望能自由。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家长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约束,不要干涉他们的隐私,不要随意打扰他们,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为他们创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要整天谈学习方面的事。
再来看看如何让青春期孩子跟家长好好交流。
1、营造轻松沟通氛围。青春期的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长正襟危坐地找孩子谈话,容易让他们感到紧张产生逆反。曾经有中学生反映,只要爸爸对他说:“你过来一下”,他就会感到紧张,因为在记忆中只要爸爸喊他谈话,肯完是有暴风雨等着他,于是心中产生了一百个不乐意,交谈时也是少说为妙,省得一不小心说漏了什么,遭到更严厉批评。如果带着这种期待心理,交谈又怎能顺利进行?其实,你不妨选择合适的场合跟孩子交流意见,在祥和的气氛下,孩子大人都很放松,有利于交流。
2、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思维活跃,虽然他们有时候看问题难免偏颇,但是却渴望被尊重。如果有什么事情,不妨问问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商量,他会很高兴,觉得被父母在乎了。无论父母是否同意孩子的观点,在孩子表达时认真倾听,都会让孩子更愿意表达。
3、避免过度批评孩子。青春期孩子不喜欢父母唠唠叨叨,更不愿意被过度指责,尤其是无端训斥、当众批评。所以,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对他们的错误( )点到为止,做到多鼓励多肯定,给他们增添自尊和信心。
4、情真意切写封家书。父母如果能够拿起笔,将想对孩子说的话写成信交给他们,这样对孩子可以说产生了一种“新鲜刺激”,能引起孩子的重视。另外,书信沟通的好处还有助于孩子静下来反复玩味父母的信,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变得理解父母,愿与父母沟通。
5、家长要及时“充电”。有些家长不学无术,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孩子觉得父母思想落伍,见识短浅,什么好沟通的。所以,家长要适当地接触一些新文化,特别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家长也要了解一下,这样跟孩子有了共同语言,让孩子觉得和你沟通是“值得”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