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小鹏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
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离婚,小鹏在姥姥家长大,妈妈工作忙,很少能照顾到小鹏,小鹏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看书,看电视剧。妈妈有时候回家,小鹏也很少和妈妈谈心里话。妈妈开始觉得孩子虽然内向,但是很乖,不惹什么事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也还说得过去,忙生意的妈妈,也就没有多去关注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妈妈却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上高中后,他住校基本上不和宿舍人来往,舍友们在一起聊天,小鹏却坐在床边带着耳塞听音乐。而且,小鹏没有朋友,每次回家见到一起长大的邻居男孩们,他也不打招呼,假装没看见就从身边走过去了。
最让妈妈犯愁的是,小鹏最近提出想退学的要求,说和同学关系不好,自己很痛苦。
小鹏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先来看看孤僻心理的表现。
1、不愿与人接触。孤僻多见于内向型的青少年,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孤僻心理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被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
2、情绪相对低落。性格孤僻的青少年缺乏同学、朋友,内心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会感到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甚至因为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遇事容易紧张,出现恐怖心理,经常忧心忡忡。长期困扰于消极情绪,往往身体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再来看看导致孤僻心理的原因。
1、先天气质类型。有些青少年从小就性格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这是一种先天气质类型的表现。如果当时家长忽视孩子这种性格类型,不帮助加以优化,孩子会渐渐形成孤僻心理,难以融入到人群中。
2、幼年创伤体验。青少年过早地接受了烦恼优虑不安等不良体验。比如,成长于家暴家庭(父亲家暴母亲,父母家暴孩子)等,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境参至诱发心理疾病。出于缺乏父母爱或经历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变畏畏缩缩、自卑冷漠、不相信任何人,最后形成孤僻的性格。
3、重大交际挫折。在人际交往中受过挫折的青少年,由于没有及时抚平内心的伤痛,产生了压抑或者隔离。但是消极情绪并没有消失,变成心理阴影盘踞心中,导致他们对人不信任,变得越来越不愿和别人交往。
接下来了解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孤僻性格。
1、认识孤僻危害。有些性格孤僻的孩子因为恐惧形成了逃避的性格。为了平衡内心的痛苦,他们拒绝承认孤僻的危害,而是从别人的过错等角度去进行归因,为自己孤僻性格找到合理借口。家长要耐心地让孩子认识到孤僻的危害,并且告诉孩子人与人互相支持的重要性,以及美好感受。让孩子对人际交往产生正确的向往。
2、正确认识自己。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以为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优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于是自命不凡,认为别人不配和自己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以保护脆弱的自尊心。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间的友谊与温暖。家长可以经常问问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反过来家长将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反馈给他。但要避免过分批评,让孩子看到努力方向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 ),增强信心。比如“你很有思想,如果能够经常与别人碰撞,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3、鼓励交往活动。可给孩子买一些有关交往的书,让孩子学习交往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家长多带孩子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平日里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哪些行为受人欢迎,及时纠正孩子的偏差认知。
4、家长做好榜样。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说教常常会产生逆反,但是家长的行为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可以多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有意无意树立积极大方、礼貌热情、为人着想、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乐于助人的榜样行为,孩子会不由得受到感染,进而提高认知、优化性格。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