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阳阳是一位安静的男孩,但是阳阳对自己安静的性格很不喜欢,他觉得自己太内向了。
虽然阳阳有好几位特别要好的好朋友,大家也很信赖阳阳,但是阳阳却特别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为此,阳阳还专门练习了口才。虽然阳阳的表达能力提升了不少,但是在人群中,阳阳依然是不喜欢去表达自己,他喜欢安安静静地思考。但同时,又很不接纳自己这份安安静静。
阳阳的父母也觉得,孩子内向会导致孩子将来适应不了社会,也总想着要改变阳阳的内向性格,但是都收效甚微。
先来认识内向性格的特点。
1、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
2、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
3、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一时冲动;
4、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
5、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做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
这样看来,其实内向性格只是一种性格特质,无所谓好坏,不能将内向性格与不良性格划上等号。
其实,造成内向性格者苦恼的原因不是内向,而是自卑。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内向性格只是一个表象,在其背后掩盖的实质是他们缺乏自信、没有勇气等等问题。而内向性格只是这些问题的外化形式。所以只有因缺乏自信而导致的内向性格者,才会对自已的内向性格持否定态度。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内向性格的否定,实质上是对自我本身的( )。
再来了解应对内向的误区。
1、错误归因。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内向的背后,可能是自卑,因此把问题全部归咎于内向性格上;也有一些孩子本来内向性格并没有导致不良的后果,但是父母受流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内向性格不好,于是会对孩子的内向性格特别担心,导致了孩子对自己性格的不接纳。
2、盲目较劲。有些内向性格者会硬逼自己在大众场合频频表现自己,硬着头皮与各类人交往,让自己表现餐特别能侃会说。然而,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内心很难受很痛苦,甚至很受挫,因为这是在与自己的性格特质生硬对抗。因此,并不能真正地在心里获得释然。
下面看看如何引导内向孩子不再苦恼。
1、明确性格优势。鼓励孩子首先接纳自己的性格,明确自己的人生优势,在平稳踏实的心态下积极努力,找准自己的成才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实力,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那么孩子将渐渐地不再在意自己内向与否。当一个人对自己有了真正的自信,包括对自己的性格的接纳,那时他会自然亲切地与人交往,潇洒自如地表现自我,就不会对“内向”一事耿耿于怀。
2、经常发掘优点。其实内向性格的孩子,只要你愿意去发现,会发现他们有许多的优点。比如,可以更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善于体察他人的心事,没有太多的交际活动反而
使自己更有时间学习,朋友不太多但较为牢固,等等。
3、榜样人物鼓励。许多看似缺点的东西,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场合来审视,往往能成为优点。在听诊器发明以前,医生要听诊内脏的声音,必须把耳朵贴到患者的胸部。法国一位年轻男医生拉埃里克,因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特别不好意思把脸埋于女患者的胸部听诊,便发明了用竹筒子来听诊。后经不断改进,成为今天广泛使用的听诊器。事实上,许多成功者、许多名人,他们正是性格内向者,但他们绝不是自我否定的内向者。
4、发挥性格优势。如孩子不能像外向性格者那样见面熟,那就不妨尊重孩子的慢热。与其焦虑,不如顺其自然。父母的接纳会让孩子收获信心,父母的引导会让孩子发挥潜能。比如,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寻找收获启示。因为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安静下来,他们更容易感受到与自然的联结,从而激发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业余爱好,比如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写作、多观察,多思考,这都是内向孩子的优势。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