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杲(1994~),青年数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聘教授,2021年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得主,2022年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获数学银奖。
原文:陈全忠;出处:小读者。
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学习成绩迅速滑坡,大多数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精神世界不够强大,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这方面,陈杲的父亲陈钱林可以说是教子有方。
多接触名人是一种立志的好方法。从农村搬家到瑞安市区时,陈钱林特地在文化底蕴最深的虹桥路安家。他常带孩子们到家门口“寻找名人的足迹”,如考察晚清“大儒”孙诒让的故居玉海楼、浙江省最早的医科学堂利济堂,多次去湖滨公园看天文学家孙义燧院士的题词石刻。陈杲在瑞安实验小学读一年级时,校报上刊登了著名校友、哈佛大学蔡天西教授(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之子)的来信。陈钱林打听到蔡天西的旧居在丰湖街,距自己家很近,于是多次带孩子去参观。
陈杲13岁那年,中国工程院钟山院士到瑞安来参加活动。陈钱林试着与他联系,为孩子们赢得与院士交谈一个小时的机会。孩子们看到院士后,眼睛闪着光芒,一连问了“能不能制造一种( )吸引力的飞船,使宇航员在太空中也会感受到重力”“每年都会发生地震,能不能把地震的能量用来发电为人类造福”等问题。事后,陈杲说:“我一定要学好科学。”陈杳说:“我长大后要当科学家。”
看名人传记也是与名人“对话”的一种形式。陈杲和姐姐陈杳从小就爱看《改变世界的大科学家》等名人传记类书籍,那些科学家们的事迹非常励志。他们最喜欢《一路投奔奇迹》这本关于爱因斯坦成长历程的书,它是姐弟俩小时候最珍贵的宝贝。说来也巧,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时,陈杲的办公室和爱因斯坦曾经的办公室紧挨着。也许冥冥之中,他就感应到了大科学家的召唤。
2019年,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学术界,25岁的陈杲成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名助理教授,兼任博士生导师。在拿到海外名校教职后,他做出了回国内母校任教的抉择。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