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马皑的故事交际自控安全青春—青少年犯罪问题多出在哪里

点击:94


马皑(1962~),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作者:远方;出处:现代家长


我的青少年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时,常有学生打架斗殴,不瞒你说,我也参与过。一天,就在我身边不到5米的地方,我的同班同学被外校的一个学生用鹰嘴锄猛击后脑勺。后来,我的这个同学成了植物人,而行凶者被判了无期徒刑。

这件事让我很震惊。大家都知道犯罪要受惩罚的道理,为什么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对这种心理产生了好奇。上大学后,也因为好奇看了不少案例。

1983年,全国严打。那时,我刚到法院工作就担任审判长,审了12起案件、28个犯罪嫌疑人。审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恶行让我义愤填膺。其中,有个流氓团伙的主犯与我年龄相仿,审讯、审判阶段完全不把公安、检察院和法院放在眼里,可在宣布死刑时却吓尿了裤子。当时,我暗自庆幸自己考上了大学,没有继续跟着所谓的“大哥”混,否则也不知会是什么后果。

1984年,我参加全国犯罪心理学师资培训班,在法学知识外,第一次接触到了犯罪心理学。从培训班出来,我到北京市监狱对“二进宫”罪犯进行研究。4个月的时间里,我天天和犯人打交道。表面看,他们规规矩矩,甚至有点唯唯诺诺,不少人还受过高等教育,就像我家邻居一样普通、和善,可内心究竟怎样,又为何会做出法律明令禁止的、伤害他人的事情?我做访谈、写报告,深入调查后发现,交友、学校、家庭等因素,对一个人的犯罪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近几年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有两大特点:一是团伙作案增多,二是财产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排在前5位的青少年犯罪类型依次是: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强奸。抢劫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具有较明显的暴力性。他们一般选择夜间单身、一男一女的行人或年龄较小的孩子作为目标,采取持刀威逼、用酒瓶或砖块殴打等方式进行搜身抢劫,被害人多被殴打,全身多处受伤。盗窃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随意性。作案动机就是为了钱财,作案手段拙劣,胆大妄为,作案预谋性小,没有精心策划,选择作案对象的随意性也相当大,作案后马上分赃散伙,钱财用尽继续作案。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大多从小接触网络,在网络世界里长大。他们在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网吧成为青少年犯罪团伙的聚集地和不法行为的高发地,许多犯罪团伙成员在网吧结识,他们不问对方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情况,彼此以绰号相称。作案成员组织松散,没有固定模式,这也给侦查破案带来了难度。(     )的青少年犯罪是以游戏、打闹的方式出现。他们出于游戏的动机,抱着游戏的心态,以为生活就是游戏人生,即使犯罪也有游戏的心理存在。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预防其越轨行为开始。辍学、逃学等都是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体现。通常,具有这些特征的青少年多处于失控状态,做起事情来容易不计后果。根据对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多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庭教育中,凡是家长对孩子的人格和品德教育抓得好、抓得及时的,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反之,孩子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家长应当承担首要责任。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