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奥·卜劳恩(1903~1944年),德国著名漫画家、艺术巨匠,一代幽默大师;其代表作《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父亲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原文:苇笛;出处:读者
认识你的时候,我只有7岁,刚读一年级。
那时候,你常带着儿子来到我家。你一来,就给我讲发生在你们父子间的趣事。那些好玩的事情,总是逗得我哈哈大笑。而在你们离去之后,我常在心里一遍遍地温习——
有一次,你的儿子绞尽脑汁也完不成家庭作业,你挺身而出,为儿子代劳。但英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了。在儿子的带领下,老师找到家门,不由分说,将你按在板凳上痛打一顿。
还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打翻了地毯上的墨水,勃然大怒的你走出家门找了根树枝,准备狠狠教训儿子。谁知,当你带着树枝回来时,却发现儿子正趴在地毯上,专心地用墨水作画。儿子的画实在可爱,你不由得蹲下去仔细欣赏;随后,你和儿子一起趴在地毯上画了起来。
还有一天,你家里失火了。你的儿子非但不去救火,反而将自己的书本往火里扔。你见了,竟然也将书本扔进火里……
当然了,你们的生活中也有麻烦和尴尬,但无论何时,你们都能用幽默来化解。你和儿子骑马外出,半道上马儿无论如何都不愿再迈开一步。你们找来一辆小车,将马抬到车上,然后,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将马儿顺利运了回去。你们在家里烘烤蛋糕,蛋糕出炉后才发现,葡萄干忘了放进蛋糕里,你俩拿出两杆“枪”,将葡萄干当做子弹,一粒粒射进了蛋糕里……
那时的我,最羡慕的就是你的儿子了。我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可一到家,父亲就翻出我的课本仔细阅读,然后出题考我。哪怕做错一题,父亲都会大发雷霆。父亲的规矩多得吓人:指甲要剪干净,头发要梳整齐,吃饭不许说话……有一次父亲在家劈柴,飞起的尖刺扎进了我的额头,血流了下来。可我却不敢说,只是用手绢捂住额头,去找母亲……
你不会知道,那时的我多么盼望你的到来。你一来,笑声就来,快乐就来。在我年少的时光里,每一个有你的日子都是节日。
直到成年之后,我才知道,你有一个举世皆知的名字:卜劳恩,你的《父与子》漫画连续3年在《柏林画报》刊载。1944年3月,你被指控犯有“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关押你的牢房里,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你如此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儿子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第一次得知你的命运时,我的泪当即落了下来。
而在当年,我刚刚上学的时候,( )为我订了一本《少年文艺》。每月一期的《少年文艺》里,都有你的《父与子》漫画。那些漫画如同阳光,驱散了我心头的阴冷与孤寂,带给我长久的温暖与欢乐。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