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苏东坡的故事之交际抗挫上进—为什么哪里跌倒就哪里吃饱

点击:10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北宋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原文出处:意少小国学


苏轼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他告慰自己的方式,不仅有诗歌,还有各地美食,可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据统计,苏东坡与吃有关的诗有50多首,全国冠以“东坡”之名的菜肴,有60多道。苏轼的诗与食共通构成了他的洒脱与豁达:纵使认为一切无常而易逝,也不忘生活之趣。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童年时在眉州,苏东坡吃鲤鱼吃兔子。他著名的“东坡鱼”,也以鲤鱼为食材。“东邻酒初熟,西舍豕(shǐ)亦肥。”苏轼一辈子爱吃猪肉,也与小时候的饮食习惯有关。“东坡肉”能够名闻天下,看来在眉山时就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丰三年(1080),因为“乌台诗案”,45岁的苏轼被贬黄州。苏轼在这里待了四年多,是他出川后一生中连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陪苏轼到黄州的是儿子苏迈,两个人寄宿在寺院。其间,和僧人们搭伙,只能吃斋。但也有开荤的时候,“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而且,作为“吃货”的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可不是说说,在黄州他还真把长江的鲫鱼、鲤鱼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准,并在《煮鱼法》中分享了一份“东坡鱼羹”食谱:把新鲜的鲫鱼或鲤鱼切成块,加点白菜,再放进葱白,关键是不搅动。等到菜半熟之时,再把等量的生姜、萝卜汁、酒调匀倒入。鱼羹快熟的时候,再加入新鲜的橘皮丝。所以,被贬黄州又怎么样?为长江环绕而想到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     )味来”的豁达、乐观,既支撑着苏轼五年的黄州生活,也是对迫害他的对手的蔑视。

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至惠州。到惠州后的第二年,苏东坡吃到了惠州荔枝,并彻底爱上了惠州。他自言:“余在南中五年,每食荔枝,几与饭相半。”荔枝季节,他每天荔枝一半,饭一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惠州,苏东坡还有多首咏荔枝诗,表达了对岭南荔枝的喜欢,这是作为一个美食家真实的一面。但同时,苏东坡又作《荔枝叹》,以纪实手法追思汉唐贡荔之害,转入议论感慨,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最后写时事,对民众遭受祸害深切同情:“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chuāng wěi)。”意思是,我只希望天公可怜可怜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人民的祸害。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