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获古典音乐类多项权威奖项,联合国第12位和平使者。
成为职业钢琴家后,郎朗把母亲周秀兰接到了美国,开始有了母亲的陪伴,甚至每次演出都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她。
然而,在成功给郎朗带来了巨大荣耀的同时,也带给他些许迷惘。有一天,郎朗忽然问母亲:“妈妈,会不会有一天我不能弹琴了?比如说,要是我病了呢?”儿子的话让周秀兰目瞪口呆,半天不知如何回应。
没想到,郎朗居然一语成谶(chèn)。2003年5月的一天,有人把一架霍洛维茨大师用过的钢琴借给郎朗,他非常高兴。那架钢琴的琴键已被磨得很薄,他弹的时候便格外用力,没想到弹着弹着,他的右手小指突然剧痛起来,疼痛很快蔓延到整个右臂。医生诊断认为,这是因为他练琴太过频繁、手臂过度劳累所致,得休息一个月,否则右臂可能瘫痪。接下来的日子,郎朗再也不敢碰钢琴,安排好的音乐会也取消了。
郎朗显然无法适应没有钢琴的日子。休息的第一天,他坐立难安,六神无主。“得找点什么事情让他做,要不然他会疯掉。”周秀兰说。于是,她每天领郎朗出门,去博物馆、电影院、商场……还给他买来一大堆莎士比亚的书,和他一起读;又特地邀来他的同事和朋友,在家里给他举办聚会……
起初郎朗被迫跟着周秀兰的节奏走,但慢慢地,他对这些钢琴之外的生活产生了兴趣。“妈妈,我现在才知道,就算没有钢琴,我也能过得很好。生活是一个平衡体,它像一架钢琴一样,必须有很多不同的音阶才能弹出完美的曲子,而不能只由一个单一的琴键构成。”郎朗的话让周秀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让她陷入了深思。
两个月后,郎朗的手终于恢复了正常,但这件事给了周秀兰巨大的震动。“从儿子3岁起,我们一家人就围着钢琴转,以郎朗练琴为中心,以他成为钢琴家为目的。我们一直简单地认为,郎朗成功了,我们一家人就会幸福快乐了。如今,郎朗的确成功了,可是我们一家人的幸福快乐在哪里呢?”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周秀兰终于做出了决断:丈夫长年奔波,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身体早已透支,医生多次要求他休养,他却担心影响( )的事业,一直硬撑着,现在是让他退居幕后的时候了;至于郎朗,以他现在的名气和影响力,除了演奏钢琴,还可以做很多事,比如传播古典音乐、做慈善。郎国任和郎朗父子俩沉默半晌后,同意了周秀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