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五一”节前,18岁的纪静放弃了当年高考的机会,只身飞往加拿大留学。
提起留学生活,纪静说令她终生难忘的是一个加国残疾学生的故事。这个同学与她年龄相当,又聋又哑,因为他不能像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听课,学校为他配了两位手语老师,两老师每隔15分钟轮换一次。
一次,纪静和那两位老师聊天,得知他们的工资是由政府付的,那个残疾同学也是由政府养起来的。“像他这样的残疾人,政府把他们养起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来让他们接受大学教育呢?”纪静问。老师回答说,法律没有规定残疾人不能接受高校教育,而他们家的收入水平,恰恰符合政府救助的标准,所以政府就必须为他提供免费教育,并且支付两位手语老师的工资。
此后不久,有一门课是有关加拿大税收法律法规的,学校专门请了艾博塔省十多位知名企业家,和学生一起讨论“加拿大人为什么自愿纳税和报税”的话题,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企业家现场请教,然后再作讨论发言。
在纪静发言时,她先举了这个聋哑同学的例子,然后说,加拿大人之所以自愿纳税、报税,除了法律对偷税漏税、瞒报税收处罚严厉外,主要是纳税人通过类似聋哑同学这类事件,发现自己纳税的钱最终都花在了该花的人身上,用在了该用的地方,所以心甘情愿地纳税报税。纪静的发言赢得在场师生和企业家的一片掌声,老师当场宣布纪静这门功课的成绩为满分。
“印象里,我的30多门功课,大多数都是通过对某( )个问题的研究受到启发,举一反三,极少有死记硬背的。”纪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