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1941年,南洋新加坡邵氏“大华戏院”的戏楼上,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经理蔡文玄给这个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蔡澜”,听起来像“菜篮”。戏楼、买菜的篮子,冥冥之中注定了蔡澜一生和电影与美食密不可分。
1963年,邹文怀自组嘉禾影业公司后,蔡澜担任制片经理一职,参与多部电影的制作。因为有拍电影驻外景的经历,蔡澜可谓吃遍天下美食,不仅有豪华饭店宫廷佳肴,也有地边小摊平民菜系。“一家人拿着菜单(大哥蔡丹),提着菜篮(蔡澜),去买菜叶(侄子蔡晔),不爱吃,可能吗?”蔡澜将自己的好吃秉性,归结于父亲起名的“不慎”。
1998年,老搭档何冠昌因心脏病辞世,再加上盗版猖獗市场疲软,整个电影业一年只有一两部电影卖座,其他都亏得一塌糊涂。蔡澜心灰意冷,遂放弃电影,重拾纸笔。于是,《东方日报》、《明报》、《壹周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有关生活的吃住用行,蔡澜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关于( )的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