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仕江,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文学创作学会理事。
十四岁那年,凌仕江的身体与心绪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特别渴望与人交流,但闭塞而又贫穷的小山村、粗暴的同学让他一时找不到交谈的对象。
在寂寞中,凌仕江开始收听收音机里播出的“文艺听众之家”节目。
在这档定期播出的文艺节目里,凌仕江听到太多来自远方的心声,他发现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如他一般寂寞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这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写信来表达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
迷恋上聆听别人的故事后,凌仕江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他的信,让远方更多的人听到他的心声。可写信者太多太多,每期的节目里,最终盼来的只有失望。“一定是我的字不够好,我的故事没有别人的精彩,我的表达还没有得到主持人的认可,也难以打动听众”。于是,凌仕江下决心要写得更好,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纸上诉说心中的故事。
除了写给电台的节目组,凌仕江还写给那些通过电波感动他的人。每一封信写好,凌仕江都会模仿主持人反复念上几遍。如果感觉哪些地方念着不舒服,他便撕了重写,然后检查自己的表达是否妥当,猜想对方读了他的信是怎样一种心情。总之,凌仕江对写信的认真,远远超过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写作文。就在这样的表达与发现中,凌仕江开始了作文;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徘徊中,凌仕江靠近了写作。每当收到一封回信,他就觉得是自己写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回信让他更加( )。